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论文--刀具论文--孔加工刀具论文

新型钻头的几何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英文摘要第3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微孔钻削技术的发展第10页
    1.2 平面钻尖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1.3 微钻头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1.4 课题来源和课题内容第12-13页
    1.5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二章 非共轴螺旋面钻尖的几何特性分析第14-27页
    2.1 引言第14-15页
    2.2 主切削刃的主偏角和前角分析第15-17页
    2.3 主切削刃的后角分析第17-18页
    2.4 主切削刃的刃倾角分析第18-19页
    2.5 主切削刃的锋角分析第19-20页
    2.6 横刃的刃偏角和前角分析第20-22页
    2.7 横刃的后角分析第22页
    2.8 横刃的刃倾角分析第22-23页
    2.9 横刃锋角的分析第23-25页
    2.10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新型钻头横刃的修磨及其修磨后的几何特性分析第27-40页
    3.1 修磨横刃的数学模型第27-31页
    3.2 横刃修磨参数的求解第31-33页
        3.2.1 方程一的确定第31-33页
        3.2.2 方程二的确定第33页
    3.3 修磨后横刃上各角度的求解第33-37页
        3.3.1 修磨后横刃的刃偏角和前角的求解第34-35页
        3.3.2 修磨后横刃后角的求解第35页
        3.3.3 修磨后横刃刃倾角的求解第35-36页
        3.3.4 修磨横刃后横刃锋角的求解第36-37页
    3.4 后刀面上尾隙角的求解第37-38页
    3.5 后刀面上动态尾隙角的求解第38-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普通平面钻尖的刃磨及其几何特性分析第40-50页
    4.1 普通平面钻尖的刃磨方法第40-42页
    4.2 平面钻头的数学模型及刃磨参数的求解第42-44页
        4.2.1 钻头的数学模型第42-43页
        4.2.2 刃磨参数的求解第43-44页
    4.3 主切削刃上各角度的求解第44-47页
    4.4 横刃上各角度的求解第47-48页
    4.5 后刀面上尾隙角的求解第48-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钻头CAD与仿真系统及实例分析第50-68页
    5.1 CAD系统模块分析第50-54页
        5.1.1 数据管理模块第52页
        5.1.2 后刀面设计计算模块第52-54页
    5.2 新型钻头CAD与仿真实例分析第54-62页
        5.2.1 钻头原始设计参数第55页
        5.2.2 钻尖仿真结果及其分析第55-62页
        5.2.3 计算结果第62页
    5.3 两种钻头仿真结果的比较第62-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新型钻头的制造、刃磨和实验研究第68-89页
    6.1 新型钻头的设计参数第68-69页
    6.2 新型钻头的制造、刃磨第69-71页
        6.2.1 螺旋槽的加工及其实现第69-70页
        6.2.2 钻尖后刀面的刃磨及其实现第70页
        6.2.3 横刃的修磨第70-71页
        6.2.4 新型钻头几何参数的实测结果第71页
    6.3 钻削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第71-73页
    6.4 新型钻尖横刃修磨前后的钻削效果分析第73-74页
        6.4.1 钻削力的比较第73-74页
        6.4.2 所钻孔的尺寸精度比较第74页
    6.5 新型钻尖与平面钻尖的对比实验第74-87页
        6.5.1 刃磨方法及刃磨装置的比较第75页
        6.5.2 新型钻尖与平面钻尖几何角度实测值的比较第75-76页
        6.5.3 新型钻尖与平面钻尖入钻性能的研究与比较第76-85页
        6.5.4 新型钻头与平面钻头所钻孔形状的比较第85-86页
        6.5.5 新型钻头与平面钻头钻削力的比较第86-87页
    6.6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比转速离心泵复合式叶轮内部流动的数值计算
下一篇:我国农药企业竞争力及经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