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3.1 非政府组织(NGO)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 第11页 |
1.3.2 NGO参与社会保障的作用之研究 | 第11-12页 |
1.3.3 特殊群体关怀救助及权益保障的NGO之研究 | 第12-13页 |
1.3.4 推动NGO参与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 第13-14页 |
1.3.5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 第14-16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第16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同志草根组织概述 | 第18-31页 |
2.1 同志草根组织概述 | 第18-20页 |
2.1.1 草根组织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同志草根组织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3 同志草根组织的分类 | 第19页 |
2.1.4 同志草根组织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 同志草根组织参与社会保障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社会保障权 | 第20-21页 |
2.2.2 社群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2.2.3 社会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2.2.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23-24页 |
2.3 同志草根组织参与社会保障服务的现实依据 | 第24-31页 |
2.3.1 同志草根组织参与艾滋病易感人群社会保障服务的政策基础 | 第24-25页 |
2.3.2 同志草根组织服务对象——同志人群是弱势人群 | 第25-27页 |
2.3.3 同志草根组织是社会保障服务的主体 | 第27页 |
2.3.4 同志草根组织介入社会保障服务的领域及角色 | 第27-31页 |
第3章 A组织参与目标人群社会保障服务的条件 | 第31-41页 |
3.1 A组织参与社会保障服务的环境分析 | 第31-35页 |
3.1.1 艾滋病感染率的增长和MSM人群的隐蔽性 | 第31-32页 |
3.1.2 在艾滋病防治领域需要合适的项目执行者 | 第32-34页 |
3.1.3 辽宁地区同志草根组织发展情况 | 第34-35页 |
3.2 A组织参与社会保障服务的组织条件 | 第35-41页 |
3.2.1 组织发展简况 | 第35-37页 |
3.2.2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 | 第37-39页 |
3.2.3 资金保障 | 第39-41页 |
第4章 A组织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参与及其贡献 | 第41-48页 |
4.1 A组织参与社会保障服务的现状 | 第41-45页 |
4.1.1 为同志人群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工作内容 | 第41-44页 |
4.1.2 参与社会保障服务的水平和程度 | 第44-45页 |
4.2 A组织在社会保障服务中的贡献 | 第45-48页 |
4.2.1 艾滋病知晓率的提高和宣传教育覆盖面的扩大 | 第45页 |
4.2.2 参与政策倡导 | 第45-46页 |
4.2.3 开拓社会资源筹集的新领域 | 第46-47页 |
4.2.4 对弱势人群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新模式 | 第47-48页 |
第5章 纾解困境的对策建议 | 第48-56页 |
5.1 遭遇的困境 | 第48-50页 |
5.1.1 组织管理的困境 | 第48-49页 |
5.1.2 组织发展的困境 | 第49-50页 |
5.2.3 组织外部纷争不断 | 第50页 |
5.2 困境之原因分析 | 第50-53页 |
5.2.1 人才瓶颈 | 第50-51页 |
5.2.2 领导者自身能力欠缺及理念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3 行为目的偏差——追逐资金 | 第52页 |
5.2.4 社会政策不足 | 第52页 |
5.2.5 政府对待同志草根组织的误区和偏差 | 第52-53页 |
5.3 解决A组织参与社会保障服务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 第53-56页 |
5.3.1 外部支持 | 第53-54页 |
5.3.2 增强自身能力建设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57页 |
6.2 思考与希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