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图目录 | 第14-16页 |
缩写表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8页 |
1.1 DNA纳米技术 | 第17-28页 |
1.1.1 DNA概述 | 第17页 |
1.1.2 DNA自组装纳米结构 | 第17-21页 |
1.1.3 纳米粒子的DNA分子修饰及有序组装 | 第21-28页 |
1.2 碳纳米管 | 第28-34页 |
1.2.1 碳纳米管功能化修饰 | 第28-29页 |
1.2.2 碳纳米管-纳米材料杂化结构 | 第29-31页 |
1.2.3 DNA-碳纳米管组装及其应用 | 第31-34页 |
1.3 分子和化学逻辑计算的构建 | 第34-39页 |
1.3.1 分子和化学逻辑计算概述 | 第34-37页 |
1.3.2 DNA逻辑计算 | 第37-38页 |
1.3.3 基于纳米粒子的逻辑计算 | 第38-39页 |
1.4 本论文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第二章 单壁碳纳米管的DNA功能化与自组装应用 | 第48-69页 |
2.1 引言 | 第4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8-56页 |
2.2.1 仪器与装置 | 第48-49页 |
2.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49-50页 |
2.2.3 实验原理 | 第50-53页 |
2.2.4 单壁碳纳米管的DNA修饰与产物纯化 | 第53-54页 |
2.2.5 SWNT-DNA溶液浓度定量 | 第54页 |
2.2.6 SWNT-DNA的聚集与再分散 | 第54页 |
2.2.7 金纳米粒子的DNA修饰 | 第54-55页 |
2.2.8 金纳米粒子在SWNT-DNA模板上的组装 | 第55-56页 |
2.2.9 基于SWNT-DNA聚集过程的DNA检测 | 第56页 |
2.2.10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 第5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2.3.1 单壁碳纳米管的DNA辅助分散与定量 | 第56-57页 |
2.3.2 DNA杂交诱导单壁碳纳米管聚集过程的动力学表征 | 第57-58页 |
2.3.3 基于DNA杂交实现单壁碳纳米管的可逆组装与解组装 | 第58-60页 |
2.3.4 纳米金粒子在单壁碳纳米管上的一维线性组装 | 第60-63页 |
2.3.5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聚集过程的DNA检测 | 第63-64页 |
2.3.6 DNA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用于杂化型DNA水凝胶的制备 | 第64-6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三章 价态可控的PtNP-DNA自组装模块的构建及离散型Au-Pt异质结构的程序化自组装 | 第69-92页 |
3.1 引言 | 第69-7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0-75页 |
3.2.1 仪器与装置 | 第70页 |
3.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70-71页 |
3.2.3 实验原理 | 第71-72页 |
3.2.4 铂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72页 |
3.2.5 铂纳米粒子浓度测定 | 第72-73页 |
3.2.6 铂纳米粒子的DNA修饰与纯化 | 第73页 |
3.2.7 5nm金纳米粒子的DNA修饰与纯化 | 第73页 |
3.2.8 13nm金纳米粒子的DNA修饰与纯化 | 第73-74页 |
3.2.9 Au-Pt离散型二元异质结构的价态控制组装 | 第74页 |
3.2.10 Au-Pt核-卫星结构的高产率组装 | 第74页 |
3.2.11 TEM样品制备 | 第74-7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9页 |
3.3.1 铂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浓度测定 | 第75-77页 |
3.3.2 Pt纳米粒子价态可控DNA修饰及琼脂糖凝胶电泳产物分离 | 第77-80页 |
3.3.3 Pt-xDNA(x=1,2,3)纯化产物的稳定性 | 第80-82页 |
3.3.4 离散型Au-Pt二元异质结构的价态控制组装 | 第82-85页 |
3.3.5 Au~(13)-Pt核-卫星结构的组装 | 第85-88页 |
3.3.6 组装的可逆性研究 | 第88-8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第四章 金纳米粒子聚集态的化学逻辑调控及可视化半减法和半加法器的构建 | 第92-109页 |
4.1 引言 | 第9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2-95页 |
4.2.1 仪器与装置 | 第93页 |
4.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93页 |
4.2.3 实验原理 | 第93-9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6页 |
4.3.1 Zn(en)_2~(2+)对金纳米粒子的聚集作用 | 第95-96页 |
4.3.2 DTT与金纳米粒子相互作用 | 第96-98页 |
4.3.3 半减法运算的实现 | 第98-102页 |
4.3.3.1 可视化逻辑调控 | 第98-99页 |
4.3.3.2 可见光吸收光谱表征 | 第99-102页 |
4.3.3.3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102页 |
4 3.4 Cu~(2+)/DTT体系实现半减法运算 | 第102-103页 |
4.3.5 二进制半加法运算 | 第103-10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第五章 银离子介导的强偶联型金纳米粒子离散组装结构 | 第109-121页 |
5.1 引言 | 第10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9-111页 |
5.2.1 仪器与装置 | 第109-110页 |
5.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110页 |
5.2.3 组装原理 | 第110-11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17页 |
5.3.1 Ag-FS介导的金纳米粒子组装 | 第111-115页 |
5.3.2 银离子介导的BSPP-Au~(13)NP组装 | 第115-116页 |
5.3.3 BSPP-Au~(13)NP二聚体的DNA功能化及双核-卫星结构的高产率组装 | 第116-11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1页 |
附录 彩色图片 | 第121-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图书章节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