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京剧艺术论文

京剧梅派演唱艺术之实践的感悟与体会--戏曲演唱与民族声乐艺术之关系探微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前言第7-9页
第一章 京剧梅派艺术概述第9-36页
    第一节 京剧与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第9-14页
        1、京剧第9-11页
        2、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第11-14页
    第二节 京剧梅派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第14-20页
        1、综合性第14-18页
            1、1 唱第15-16页
            1、2 念第16-17页
            1、3 做第17页
            1、4 打第17-18页
        2、格式化第18-19页
        3、程式化第19-20页
    第三节 梅兰芳与梅派艺术特色述略第20-36页
        1、声腔特点第20-23页
        2、演唱技法第23-28页
            2、1 梅派演唱艺术的气息运用第23-27页
                2、1、1 提气第25页
                2、1、2 沉气第25页
                2、1、3 歇气第25-26页
                2、1、4 收气第26-27页
            2、2 梅派演唱艺术的共鸣方式第27-28页
                2、2、1 龙音第27-28页
                2、2、2 立音第28页
        3、梅派演唱艺术字音结合的方法第28-29页
        4、润腔特点第29-36页
            4、1 落(lao)音第30-31页
            4、2 顿音第31-32页
            4、3 枣核音第32页
            4、4 嗽音第32-33页
            4、5 颠音第33-36页
第二章 学习京剧梅派艺术的实践过程与体验第36-45页
    第一节 学习过程第36-39页
    第二节 学习过程中遭遇的发声问题与解决方式第39-42页
        1、喊嗓第40-41页
        2、遛弯第41页
        3、吊嗓第41-42页
        4、气息练习第42页
    第三节 音乐方面的问题与学习方式第42-43页
    第四节 学习收获与感悟第43-45页
第三章 民族声乐艺术与京剧梅派艺术关系探微第45-58页
    第一节 文化层面第45-48页
        1、民族声乐艺术与梅派演唱艺术的民族性第45-47页
        2、民族声乐艺术与京剧梅派演唱艺术的内涵与外延第47-48页
    第二节 技术层面第48-56页
        1、润腔第48-50页
        2、气息第50-51页
        3、咬字、吐字第51-53页
        4、节奏、力度第53-56页
            4、1 节奏第53-54页
            4、2 力度第54-56页
    第三节 几点启示第56-58页
        1、关于演唱者重“声”不重“乐”问题的探讨第56页
        2、民族声乐趋于单一化发展的演唱风格第56-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的民主观及其对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下一篇: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中“鲁沙尔卡”的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