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1.3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1.2.1 消费周期的存在性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消费波动的表现方面 | 第14-16页 |
1.2.3 消费周期的原因研究 | 第16-19页 |
1.2.4 消费波动与其它变量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19-20页 |
1.2.5 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研究 | 第20-21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1-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3.2 技术结构图 | 第2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3.4 研究突破 | 第24页 |
1.3.5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24-2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5-40页 |
2.1 有限理性理论概述 | 第25-30页 |
2.1.1 有限理性的概念 | 第25-26页 |
2.1.2 有限理性理论 | 第26-28页 |
2.1.3 有限理性理论意义和价值 | 第28-30页 |
2.2 居民消费波动的原因机制分析 | 第30-38页 |
2.2.1 影响消费波动的主要因素 | 第30-37页 |
2.2.2 有限理性预期对居民消费波动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37-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我国居民消费周期性波动特征分析 | 第40-69页 |
3.1 消费周期波动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 第40-42页 |
3.1.1 关于消费波动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40-41页 |
3.1.2 关于消费周期性波动的阶段和关键点 | 第41-42页 |
3.2 我国居民消费周期性波动特征 | 第42-50页 |
3.2.1 我国居民消费周期类型 | 第43-49页 |
3.2.2 我国居民消费周期波动性的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3.3 不同经济体制发展阶段的居民消费波动特点 | 第50-61页 |
3.3.1 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消费周期特点 | 第51-53页 |
3.3.2 市场经济体制下居民消费周期特点 | 第53-56页 |
3.3.3 1992 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后居民消费周期特点 | 第56-59页 |
3.3.4 新阶段居民消费波动特点及波动预测 | 第59-61页 |
3.4 我国居民消费波动与经济周期的比较 | 第61-65页 |
3.4.1 周期整体特性的比较 | 第61-63页 |
3.4.2 波长和波幅的比较 | 第63-64页 |
3.4.3 高度和深度的比较 | 第64页 |
3.4.4 平均位势的比较 | 第64页 |
3.4.5 扩张期和收缩期的比较 | 第64-65页 |
3.4.6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 第65页 |
3.5 基于有限理性预期我国居民消费波动的理论分析 | 第65-68页 |
3.5.1 消费者有限理性预期对消费需求的冲击 | 第65-67页 |
3.5.2 消费者有限理性预期对消费供给的冲击 | 第67-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波动周期性特征 | 第69-80页 |
4.1 城镇居民消费周期波动特征分析 | 第69-73页 |
4.1.1 城镇居民消费周期类型 | 第69-71页 |
4.1.2 城镇居民消费周期的特征分析 | 第71-73页 |
4.2 农村居民消费周期波动特征分析 | 第73-76页 |
4.2.1 农村居民消费周期类型 | 第73-74页 |
4.2.2 农村居民消费周期的特征分析 | 第74-76页 |
4.3 城镇居民消费周期、农村居民消费周期的比较分析 | 第76-78页 |
4.3.1 周期整体特性的比较 | 第76-77页 |
4.3.2 波长的比较 | 第77页 |
4.3.3 波幅的比较 | 第77页 |
4.3.4 平均位势的比较 | 第77-78页 |
4.3.5 扩张期和收缩期的比较 | 第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5 我国居民消费波动与国外居民消费波动比较研究 | 第80-99页 |
5.1 与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波动特点的比较 | 第81-90页 |
5.1.1 发达国家居民消费波动特点 | 第81-89页 |
5.1.2 我国与发达国家居民消费波动特点比较 | 第89-90页 |
5.2 与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消费波动特点的比较 | 第90-97页 |
5.2.1 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波动特点 | 第90-96页 |
5.2.2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波动特点比较 | 第96-9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6 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 第99-105页 |
6.1 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 | 第99-100页 |
6.1.1 时间序列的协整理论 | 第99-100页 |
6.1.2 误差修正模型 | 第100页 |
6.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100页 |
6.3 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 | 第100-102页 |
6.3.1 单位根检验 | 第100-102页 |
6.3.2 协整关系检验 | 第102页 |
6.4 误差修正模型 | 第102-103页 |
6.5 结论及分析 | 第10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7 主要结论与对策研究 | 第105-10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5-106页 |
7.2 对策研究 | 第106-109页 |
7.2.1 实行稳健有效的需求管理政策,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 第106页 |
7.2.2 增加经济信息的透明度,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 第106-107页 |
7.2.3 稳定物价水平,降低居民通胀预期 | 第107页 |
7.2.4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居民摆脱消费顾虑,增强消费预期 | 第107-108页 |
7.2.5 改善心理预期环境,扩大消费需求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0页 |
附录 | 第120-12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 | 第125-126页 |
后记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