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新型中高温热泵工质热力循环性能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1.2 热泵技术的发展第10-11页
    1.2 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种类第11-13页
        1.2.1 自然工质第11-12页
        1.2.2 混合工质第12-13页
    1.3 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中高温热泵工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5 本文工作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热泵工质的热物性计算第16-28页
    2.1 中高温热泵工质的选择要求第16-20页
    2.2 中高温热泵工质的计算工具第20-24页
        2.2.1 工质热物性计算软件第20页
        2.2.2 计算方法第20-24页
    2.3 中高温热泵工质的循环计算第24-27页
        2.3.1 理论循环性能分析第24页
        2.3.2 理论循环状态点计算第24-26页
        2.3.3 理论循环热力计算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纯工质的理论循环第28-38页
    3.0 理论循环计算工况第28页
        3.0.1 过程指定第28页
        3.0.2 工况指定第28页
    3.1 纯质理论循环程序编程第28-29页
    3.2 纯质理论循环结果第29-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混合工质的理论循环第38-47页
    4.1 混合工质理论循环程序编程第38-40页
    4.2 混合工质基本物性参数 32第40页
    4.3 混合工质理论循环结果分析第40-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新型中高温热泵工质综合性能分析第47-58页
    5.1 工质综合性能分析的意义第47-48页
    5.2 工质综合性能分析的方法第48-51页
        5.2.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第48-49页
        5.2.2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第49页
        5.2.3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第49-51页
    5.3 工质综合性能评价指标第51-52页
    5.4 工质综合性能评价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5.4.1 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第52-53页
        5.4.2 主成分识别第53-54页
        5.4.3 主要性能指标分析第54-55页
        5.4.4 主成分综合得分计算第55-56页
    5.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59页
    6.2 展望及下一步工作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思想的工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剪力墙核心筒受施工设备影响的数值模拟及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