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生态农业背景下新型农民培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页
        1.3.1 理论意义第11页
        1.3.2 现实意义第11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4.1 生态农业理论研究第12-13页
        1.4.2 新型农民培育理论研究第13-16页
    1.5 现有研究成果的述评第16页
    1.6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8页
        1.6.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6.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8-31页
    2.1 相关概念第18-24页
        2.1.1 生态农业的定义与特征第18-20页
        2.1.2 新型农民培育概述第20-24页
    2.2 理论基础第24-31页
        2.2.1 人力资本理论第25-26页
        2.2.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第26-27页
        2.2.3 农村教育理论第27-29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9-31页
3 我国生态农业背景下新型农民培育现状第31-42页
    3.1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第31-33页
        3.1.1 农业资源正在实现高效利用第31页
        3.1.2 生态农业示范县经济效益显现第31-32页
        3.1.3 生态技术推广执行力度较弱第32页
        3.1.4 管理机制运行缓慢第32页
        3.1.5 生态农业技术尚不成熟第32-33页
    3.2 我国新型农民培育现状分析第33-39页
        3.2.1 我国农村人口劳动力现状第33-35页
        3.2.2 我国农民素质现状第35-38页
        3.2.3 我国新型农民培育现状第38-39页
    3.3 生态农业背景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第39-42页
        3.3.1 传统农民无法适应生态农业的需要第39-40页
        3.3.2 培育新型农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源动力第40-41页
        3.3.3 未来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培育新型农民第41-42页
4 生态农业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2-45页
    4.1 生态农业技术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2-43页
        4.1.1 忽视农民心理诉求第42页
        4.1.2 现有土地制度无法产生规模效应第42-43页
        4.1.3 技术推广人员的匮乏第43页
        4.1.4 农业推广缺乏有利的服务环境第43页
    4.2 现有农村劳动力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3-45页
5 生态农业背景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对策与建议第45-56页
    5.1 学习国外农民培育的实践经验第45-49页
        5.1.1 国外农民培育模式特点分析第45-47页
        5.1.2 国外培育经验对我国培育工作的启示第47-48页
        5.1.3 借鉴国内家庭农场模式雇佣关系第48-49页
    5.2 明确务农主体,拓宽人才来源第49-51页
        5.2.1 扶持青年劳动力务农致富第49-50页
        5.2.2 接纳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第50页
        5.2.3 推行农业后继者教育,留住新生劳动力第50-51页
    5.3 重视教育培训作用,突出新型农民素质培育第51-52页
        5.3.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推动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第51页
        5.3.2 创新教育机制,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第51页
        5.3.3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第51-52页
        5.3.4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农民素质第52页
    5.4 优化培育制度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第52-54页
        5.4.1 鼓励农民学历教育第52-53页
        5.4.2 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第53页
        5.4.3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第53-54页
    5.5 强化配套政策的保障监督作用第54-56页
        5.5.1 落实投入保障机制第54页
        5.5.2 完善绿色证书管理政策第54-55页
        5.5.3 普及持证上岗制度第55页
        5.5.4 确立可衡量的培育指标第55-56页
6 结论与讨论第56-58页
    6.1 研究结论第56-57页
    6.2 研究的不足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3PL的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
下一篇:湖南省安仁县旅游扶贫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