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宪政视野下我国司法透明问题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3页
第一章 司法透明的宪政考察第13-27页
    第一节 司法透明的内涵第13-17页
        一、司法透明的概念辩析第13-15页
        二、司法透明的内涵演进第15-17页
        三、司法透明的功能定位第17页
    第二节 司法透明的理论基础第17-22页
        一、从宪法宪政关系角度看司法透明的法理基础第17-19页
        二、从人权理论的角度看司法透明的权利基础第19-20页
        三、从权力制约的角度看司法透明的应用基础第20-22页
    第三节 司法透明的现实必要性第22-27页
        一、实现公正廉洁的重要路径第22-23页
        二、公民行使权利的重要保证第23-24页
        三、实现司法效益的前提基础第24-25页
        四、实现司法独立的有效途径第25-27页
第二章 我国司法透明的现状探微第27-42页
    第一节 我国的司法透明之路第27-32页
        一、司法透明的规范探索第27-28页
        二、司法透明的实践探索第28-30页
        三、司法透明的理念更新第30-32页
    第二节 我国司法透明的现况第32-42页
        一、司法透明的现状审视第32-35页
        二、司法透明存在的问题第35-40页
        三、司法难以有效透明的原因分析第40-42页
第三章 我国司法透明的完善路径第42-53页
    第一节 制度建设路径第42-46页
        一、完善司法透明监督制度第42-43页
        二、建构法官心证公开制度第43-44页
        三、完善司法权的运作制度第44-46页
    第二节 程序控权路径第46-48页
        一、规范法官告知程序第46-47页
        二、强化证据和诉讼意见公开第47页
        三、扩大听证程序适用范围第47-48页
    第三节 诉权保障路径第48-50页
        一、加强裁判过程的交涉性第48-49页
        二、强化静态司法透明功能第49-50页
        三、强化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裁判结果的监督第50页
    第四节 机制改革路径第50-53页
        一、恪守司法透明原则,理顺与地方各种权力问的关系第51页
        二、改革法院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审判规律的管理体制第51-52页
        三、顺应司法透明要求,实现我国诉讼体制的根本转型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第56-57页
后记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直辖市法律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劳教人民警察的旅游制约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