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工作面开采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1-19页 |
1.2.1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结构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液压支架合理载荷确定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综采工作面四种覆岩结构及其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22-42页 |
2.1 概述 | 第22页 |
2.2 近距离煤层开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类型 | 第22-23页 |
2.3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综采工作面覆岩结构的数值模型建立 | 第23-26页 |
2.3.1 软件介绍 | 第23-24页 |
2.3.2 数值模型方案设计 | 第24页 |
2.3.3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24-26页 |
2.4 开采上层煤上覆岩层结构分析 | 第26-29页 |
2.5 “直接顶岩层+垮落带岩层”结构分析 | 第29-32页 |
2.6 “直接顶岩层+垮落带岩层+裂隙带岩层”结构分析 | 第32-35页 |
2.7 “直接顶岩层+基本顶岩层+垮落带岩层”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2.8 “直接顶岩层+基本顶岩层+垮落带岩层+裂隙带岩层”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2.9 垮落带与裂隙带高度的确定 | 第40-41页 |
2.10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综采工作面支架载荷的确定 | 第42-56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直接顶岩层+垮落带岩层”结构支架合理载荷的确定 | 第42-47页 |
3.2.1 直接顶载荷确定 | 第43-44页 |
3.2.2 自然平衡拱内矸石的重量确定 | 第44-47页 |
3.3 “直接顶岩层+垮落带岩层+裂隙带岩层”结构支架合理载荷的确定 | 第47-49页 |
3.4 “直接顶岩层+基本顶岩层+垮落带岩层”结构支架合理载荷的确定 | 第49-51页 |
3.5 “直接顶岩层+基本顶岩层+垮落带岩层+裂隙带岩层”结构支架载荷确定 | 第51-52页 |
3.6 小结 | 第52-56页 |
第四章 嘉乐泉矿9101工作面支架载荷确定及其矿压实测分析 | 第56-70页 |
4.1 工作面简介 | 第56-61页 |
4.1.1 9101工作面概况 | 第56-58页 |
4.1.2 主要开采技术参数 | 第58页 |
4.1.3 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 第58-60页 |
4.1.4 支架选型 | 第60-61页 |
4.2 支架工作阻力的实测与分析 | 第61-68页 |
4.2.1 支架监测点布置 | 第61-62页 |
4.2.2 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62-65页 |
4.2.3 来压特征分析 | 第65-68页 |
4.3 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