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6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2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第12-13页
        1.2.1 增强纤维第12-13页
        1.2.2 树脂基体第13页
    1.3 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增强方法第13-15页
        1.3.1 层间增韧增强法(“离位”增韧增强法)第13-14页
        1.3.2 三维编织增强法第14页
        1.3.3 缝合层间增强法第14-15页
    1.4 纤维变角度牵引铺缝技术第15-18页
        1.4.1 纤维变角度牵引铺缝技术基本原理第15-16页
        1.4.2 VAT技术的优点第16页
        1.4.3 VAT技术的应用第16-18页
    1.5 缝合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工艺第18-20页
        1.5.1 树脂传递模塑(RTM)第18-19页
        1.5.2 树脂膜熔渗(RFI)第19页
        1.5.3 真空辅助树脂注射模塑(VARIM)第19-20页
    1.6 缝合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第20-24页
        1.6.1 国外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第20-22页
        1.6.2 国内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第22-24页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页
    1.8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备及其面内力学性能研究第26-40页
    2.1 实验部分第26-30页
        2.1.1 实验原材料与设备第26-27页
        2.1.2 VAT技术制备缝合纤维预成型体第27-28页
        2.1.3 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备第28-29页
        2.1.4 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力学性能测试表征第29-30页
    2.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0-38页
        2.2.1 缝合密度对试样拉伸性能的影响第30-34页
        2.2.2 缝合密度对试样弯曲性能的影响第34-37页
        2.2.3 缝合密度对试样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第37-38页
    2.3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低速冲击响应和损伤研究第40-54页
    3.1 实验部分第41-44页
        3.1.1 实验原材料与设备第41页
        3.1.2 试样的制备第41-42页
        3.1.3 试样的测试表征第42-44页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4-52页
        3.2.1 接触载荷历程第44-46页
        3.2.2 能量吸收历程第46-47页
        3.2.3 变形位移历程第47-49页
        3.2.4 冲击损伤面积第49-51页
        3.2.5 冲击后压缩强度(CAI)第51-52页
    3.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的研究第54-62页
    4.1 实验部分第54-57页
        4.1.1 实验原材料与设备第54-55页
        4.1.2 试样的制备第55-56页
        4.1.3 试样的层间断裂韧性测试表征第56-57页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7-61页
        4.2.1 缝合密度对载荷与张口位移的影响第57-58页
        4.2.2 缝合密度对载荷与裂缝长度的影响第58-59页
        4.2.3 缝合密度对Ⅰ型能量释放率的影响第59-61页
    4.3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5页
    5.1 结论第62-63页
    5.2 展望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燃气流量和热处理对WC-12Co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功能化短肽自组装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