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1.1 水体中氮素污染物的来源第10-11页
        1.1.2 水体中氮素的存在形态第11页
        1.1.3 水体中氮素污染的危害第11页
    1.2 废水生物脱氮技术进展第11-14页
        1.2.1 传统脱氮技术及其弊端第11-12页
        1.2.2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第12-13页
        1.2.3 厌氧氨氧化技术第13页
        1.2.4 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第13-14页
    1.3 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作用第14-17页
        1.3.1 异养硝化作用第14-15页
        1.3.2 好氧反硝化作用第15-17页
        1.3.3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及其应用第17页
    1.4 课题提出背景、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7-19页
        1.4.1 课题研究提出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7-18页
        1.4.2 课题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和鉴定第19-28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19-22页
        2.1.1 菌种来源第19页
        2.1.2 主要生化试剂第19页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19-20页
        2.1.4 培养基第20页
        2.1.5 异养硝化细菌的筛选第20-21页
        2.1.6 异养硝化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第21页
        2.1.7 异养硝化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1-22页
        2.1.8 降解率和降解速率的计算方法第22页
        2.1.9 分析项目和方法第22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2-26页
        2.2.1 异养硝化优势菌的筛选及其好氧反硝化能力测定第22-23页
        2.2.2 菌株 Y1 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第23-25页
        2.2.3 菌株 Y1 的 16S rDNA 鉴定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菌株 Y1 的脱氮特性研究第28-41页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8页
        3.1.1 菌源第28页
        3.1.2 培养基第28页
        3.1.3 分析项目和方法第28页
    3.2 实验内容第28-30页
        3.2.1 异养硝化作用影响因素研究第28-29页
        3.2.2 好氧反硝化作用影响因素研究第29-30页
        3.2.3 菌株 Y1 对不同氮源的利用情况比较第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40页
        3.3.1 菌株 Y1 的氨氮降解特性第30-33页
        3.3.2 优化条件下菌株 Y1 的异养硝化作用第33-34页
        3.3.3 菌株 Y1 的硝酸盐氮降解特性第34-38页
        3.3.4 优化条件下菌株 Y1 的好氧反硝化作用第38-39页
        3.3.5 菌株 Y1 对不同氮源的利用情况比较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菌株 Y1 初步应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研究第41-47页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1-42页
        4.1.1 实验装置第41页
        4.1.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41-42页
        4.1.3 分析项目和方法第42页
    4.2 实验用水、污泥及菌种第42页
        4.2.1 实验用水来源和水质特征第42页
        4.2.2 实验所用污泥第42页
        4.2.3 菌源第42页
    4.3 系统的启动第42-4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3-45页
        4.4.1 各运行阶段出水 CODcr、挥发酚变化情况第43页
        4.4.2 各阶段出水氨氮变化情况第43-44页
        4.4.3 各阶段出水亚硝酸盐氮变化情况第44-45页
        4.4.4 各阶段进出水硝酸盐氮变化情况第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47页
    5.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中文详细摘要第55-57页
英文详细摘要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温克自治旗头道桥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评价
下一篇: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问题研究--以W行青岛市分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