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红旱莲黄酮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综述第10-19页
    1.1 红旱莲研究进展第10-11页
        1.1.1 红旱莲化学成分研究第10页
        1.1.2 红旱莲药理作用研究第10-11页
    1.2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第11-17页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第11-13页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第13-15页
        1.2.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第15-17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7-19页
        1.4.1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红旱莲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第19-32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9-20页
        2.1.1 实验设备第19页
        2.1.2 实验试剂第19-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3页
        2.2.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0页
        2.2.2 黄酮含量的测定第20页
        2.2.3 单因素实验第20-22页
        2.2.4 响应面实验设计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31页
        2.3.1 微波辅助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23-26页
        2.3.2 不同提取方法单因素实验结果比较第26页
        2.3.3 微波辅助提取红旱莲黄酮响应面分析第26-31页
    2.4 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红旱莲黄酮纯化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第32-44页
    3.1 实验设备与试剂第32页
        3.1.1 实验设备第32页
        3.1.2 实验试剂第32页
    3.2 实验方法第32-36页
        3.2.1 样品制备第33页
        3.2.2 总黄酮含量测定第33页
        3.2.3 树脂的预处理第33页
        3.2.4 静态吸附解析实验第33-34页
        3.2.5 静态吸附动力学实验第34页
        3.2.6 NKA-9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红旱莲黄酮的条件优化第34-35页
        3.2.7 产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相关系数的计算第35页
        3.2.8 红旱莲总黄酮的色谱分析第35-3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6-43页
        3.3.1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第36-37页
        3.3.2 纯化工艺优化第37-41页
        3.3.3 黄酮纯度及相关系数的计算第41页
        3.3.4 黄酮纯化物中黄酮组分的HPLC分析第41-43页
    3.4 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红旱莲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第44-52页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4页
        4.1.1 实验仪器第44页
        4.1.2 实验试剂第44页
    4.2 实验方法第44-47页
        4.2.1 红旱莲黄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第44-45页
        4.2.2 红旱莲黄酮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第45页
        4.2.3 红旱莲黄酮的β-胡萝卜素漂白能力测定第45-46页
        4.2.4 红旱莲黄酮还原能力的测定第46页
        4.2.5 红旱莲黄酮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第46页
        4.2.6 红旱莲黄酮的抗DNA氧化损伤能力测定第46-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1页
        4.3.1 红旱莲黄酮的DPPH自由基抑制作用第47页
        4.3.2 红旱莲黄酮的羟基自由基抑制能力第47-48页
        4.3.3 红旱莲黄酮的β-胡萝卜素漂白能力第48-49页
        4.3.4 红旱莲黄酮的总还原能力第49-50页
        4.3.5 红旱莲黄酮的总抗氧化能力第50页
        4.3.6 红旱莲黄酮抗DNA氧化损伤能力第50-51页
    4.4 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红旱莲黄酮的酶抑制作用研究第52-62页
    5.1 实验设备与试剂第52页
        5.1.1 实验设备第52页
        5.1.2 实验试剂第52页
    5.2 实验方法第52-55页
        5.2.1 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检测第52-53页
        5.2.2 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检测第53-54页
        5.2.3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检测第54-5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5-61页
        5.3.1 红旱莲黄酮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第55-57页
        5.3.2 红旱莲黄酮的XOD抑制作用研究第57-59页
        5.3.3 红旱莲黄酮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研究第59-61页
    5.4 小结第61-62页
主要结论及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下一篇: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基因组深度测序及其进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