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卫生基础科学论文--卫生毒理论文

小鼠三聚氰胺急性与蓄积性毒性试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5页
 1 三聚氰胺的基本概况第12-18页
   ·三聚氰胺的化学结构及理化特性第12-13页
     ·三聚氰胺的化学结构第12页
     ·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第12-13页
   ·三聚氰胺的主要用途第13页
   ·三聚氰胺的合成路线第13-14页
     ·双氰胺法第13-14页
     ·尿素法第14页
   ·违规添加三聚氰胺的原因及原理第14-16页
     ·违规添加三聚氰胺的原因第14-15页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第15-16页
   ·三聚氰胺的残留检测方法第16-18页
     ·ELISA法第16页
     ·HPLC法第16-17页
     ·GC-MS法和LC-MS/MS法第17-18页
 2 三聚氰胺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与毒性研究第18-22页
   ·三聚氰胺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第18页
   ·三聚氰胺对动物毒性研究背景第18-19页
   ·三聚氰胺对动物毒性研究进展第19-22页
     ·三聚氰胺对实验动物的毒性研究第19-20页
     ·三聚氰胺对不同性别小鼠的毒性比较研究第20页
     ·三聚氰胺剂量对小鼠患病指标及症状研究第20-21页
     ·三聚氰胺对家畜(宠物)毒性研究进展第21-22页
 3 三聚氰胺的中毒症状及中毒机制第22-23页
 4 三聚氰胺的限量标准第23-24页
 5 存在的问题和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4-25页
   ·存在的问题第24页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小鼠三聚氰胺急性中毒的毒性研究第25-42页
 1 试验目的第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1页
   ·试验材料第25-26页
     ·试验动物第25页
     ·基础日粮第25页
     ·试验药物、试剂第2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5-26页
   ·试验方法第26-27页
     ·预备试验第26页
     ·正式试验第26-27页
   ·临床观察及LD_(50)的计算第27页
   ·脏器指数第27页
   ·病理形态学观察第27-29页
     ·尸体剖检第27-28页
     ·病理组织学观察第28-29页
   ·血液生化指标第29-31页
   ·数据处理第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39页
   ·预试验结果第31页
   ·正式试验第31-33页
     ·试验剂量与分组第32页
     ·LD_(50)及LD_(50)95%可信限的计算结果第32-33页
   ·临床观察第33页
   ·脏器指数第33-34页
   ·病理形态学观察第34-36页
     ·病理解剖观察第34-35页
     ·病理组织学变化第35-36页
   ·血液生化指标第36-39页
 4 讨论第39-42页
   ·临床观察及LD_(50)的可信区间范围第39页
   ·脏器指数的变化第39-40页
   ·三聚氰胺急性中毒的病理损伤第40页
   ·三聚氰胺急性中毒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第40-42页
第三章 小鼠三聚氰胺蓄积性中毒的毒性研究第42-54页
 1 试验目的第4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2-45页
   ·试验材料第42-43页
     ·试验动物第42页
     ·基础日粮第42页
     ·试验药物、试剂第42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2-43页
   ·试验方法第43页
     ·试验方法第43页
     ·试验染毒第43页
   ·临床观察第43页
   ·生长性能第43页
   ·采用递增剂量法算出K值第43-44页
   ·脏器指数第44页
   ·病理形态学观察第44页
     ·尸体剖检第44页
     ·病理组织学观察第44页
   ·血液生化指标第44-45页
   ·数据处理第4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临床观察第45页
   ·生长状况第45-47页
   ·采用递增剂量法算出K值第47页
   ·脏器指数第47-48页
   ·病理形态学观察第48-49页
     ·病理解剖观察第48-49页
     ·病理组织学变化第49页
   ·血液生化指标第49-51页
 4 讨论第51-53页
   ·蓄积性毒性对小鼠生长状况的影响第51-52页
   ·脏器指数的变化第52页
   ·三聚氰胺蓄积性中毒的病理损伤第52页
   ·三聚氰胺蓄积性中毒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第52-53页
 5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60页
附录第60-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鼠伊维菌素急性与蓄积性毒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西南地区农民工对流出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