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巨桉外生菌根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菌根的类型 | 第10-11页 |
·外生菌根 | 第10页 |
·内生菌根 | 第10-11页 |
·内外生菌根 | 第11页 |
·外生菌根对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 | 第11-14页 |
·扩大树木根系的吸收面积和吸收范围 | 第11页 |
·增强宿主树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 | 第11-12页 |
·提高宿主树木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 第12-14页 |
·外生菌根菌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14-18页 |
·土壤因子与树木外生菌根菌的关系 | 第14-16页 |
·气候因子和季节变化与树木外生菌根菌的关系 | 第16-17页 |
·立地因子与树木外生菌根真菌的关系 | 第17-18页 |
·外生菌根真菌的资源 | 第18-19页 |
·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的研究 | 第19-20页 |
·外生菌根的鉴定 | 第20-23页 |
·外生菌根形态鉴定方法 | 第20-21页 |
·外生菌根菌的鉴定方法 | 第21-23页 |
·外生菌根真菌的开发利用 | 第23-24页 |
·食用药用价值开发 | 第23页 |
·外生菌根真菌生物肥料的开发 | 第23-24页 |
·真菌色素生产潜力 | 第24页 |
·生防制剂的开发 | 第24页 |
2. 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7-37页 |
·四川省巨桉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 第27-30页 |
·巨桉外生菌根真菌调查及样品采集 | 第27-28页 |
·生态因子调查 | 第28-29页 |
·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的计算 | 第29-30页 |
·巨桉外生菌根真菌形态研究 | 第30-31页 |
·菌根形态的观察 | 第30页 |
·菌根真菌子实体组织分离及菌种的培养和保存 | 第30页 |
·菌根真菌子实体及菌丝形态观察 | 第30-31页 |
·巨桉外生菌根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31-33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31页 |
·主要设备仪器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外生菌根菌在盆栽条件下对巨桉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 第33-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试验设计 | 第34-35页 |
·试验布置 | 第35页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35-37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7-64页 |
·四川巨桉外生菌根真菌资源 | 第37-38页 |
·四川巨桉外生菌根真菌多度及聚生状况 | 第38-40页 |
·四川巨桉外生菌根真菌分布的生态特性 | 第40-45页 |
·坡向与海拔 | 第40页 |
·郁闭度与林龄 | 第40-41页 |
·气候条件 | 第41页 |
·土壤pH值 | 第41-42页 |
·土壤养分状况 | 第42-45页 |
·四川巨桉外生菌根真菌资源多样性研究 | 第45页 |
·外生菌根菌在盆栽条件下对巨桉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5-64页 |
·外生菌根对巨桉幼苗侵染情况的观察 | 第45-47页 |
·外生菌根真菌对巨桉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 第47-58页 |
·外生菌根真菌对巨桉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8-61页 |
·外生菌根真菌对巨桉幼苗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外生菌根真菌对巨桉幼苗各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 | 第62-64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