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理论 | 第15-20页 |
2.1 区域一体化相关概念辨析 | 第15-17页 |
2.1.1 区域概念 | 第15页 |
2.1.2 区域一体化内涵 | 第15-16页 |
2.1.3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第16页 |
2.1.4 区域行政一体化 | 第16页 |
2.1.5 盘营一体化 | 第16-17页 |
2.2 区域一体化理论 | 第17页 |
2.3 区域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2.3.1 增长极理论 | 第17页 |
2.3.2 梯度转(推)移理论 | 第17-18页 |
2.3.3 平衡发展理论与不平衡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4 区域分工理论 | 第18-19页 |
2.4.1 绝对优势(利益)理论 | 第18页 |
2.4.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2.4.3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H-O 定理) | 第19页 |
2.5 区域联系理论 | 第19-20页 |
2.5.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第19页 |
2.5.2 相互依赖理论 | 第19页 |
2.5.3 要素流动效应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区域一体化案例与启示 | 第20-30页 |
3.1 国外区域一体化案例 | 第20-23页 |
3.1.1 欧盟(EU) | 第20-22页 |
3.1.2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 第22-23页 |
3.2 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案例 | 第23-28页 |
3.2.1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 | 第23-24页 |
3.2.2 珠江三角洲 | 第24-25页 |
3.2.3 环渤海经济圈 | 第25-27页 |
3.2.4 东北经济区内一体化 | 第27-28页 |
3.3 启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盘锦营口发展现状与一体化发展水平合意性评价 | 第30-48页 |
4.1 盘锦营口区域概况 | 第30页 |
4.2 盘锦营口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 第30-38页 |
4.2.1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 GDP) | 第30-32页 |
4.2.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第32-34页 |
4.2.3 盘锦营口产业结构分析 | 第34-36页 |
4.2.4 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水平 | 第36-38页 |
4.2.5 小结 | 第38页 |
4.3 盘锦营口两市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分析 | 第38-39页 |
4.3.1 盘锦与营口地域相连、历史渊源深厚 | 第38-39页 |
4.3.2 两市经济具有一定的经济互补性 | 第39页 |
4.3.3 两市之间可达性良好 | 第39页 |
4.4 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合意性评价 | 第39-48页 |
4.4.1 指标体系建立 | 第40-41页 |
4.4.2 评价方法与步骤 | 第41-45页 |
4.4.3 评价结果 | 第45-48页 |
第五章 盘锦营口一体化的目标与实现路径 | 第48-57页 |
5.1 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目标 | 第48-53页 |
5.1.1 辽宁省十四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研究 | 第48-49页 |
5.1.2 辽宁省十四地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远期预测 | 第49-53页 |
5.2 盘锦营口一体化实现路径 | 第53-54页 |
5.3 盘锦营口一体化内容 | 第54-57页 |
5.3.1 基础设施一体化 | 第54-55页 |
5.3.2 行政一体化 | 第55页 |
5.3.3 产业一体化 | 第55-56页 |
5.3.4 市场一体化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盘锦营口一体化问题与对策建议 | 第57-60页 |
6.1 盘锦营口一体化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 第57-58页 |
6.1.1 观念滞后问题 | 第57页 |
6.1.2 行政区划问题 | 第57页 |
6.1.3 市场分割问题 | 第57-58页 |
6.1.4 制度缺失问题 | 第58页 |
6.2 盘锦营口一体化问题对策建议 | 第58-60页 |
6.2.1 打破行政壁垒、加强政府合作,建立区域经济协调机制 | 第58页 |
6.2.2 加强立法的建设 | 第58页 |
6.2.3 加强经济体制的创新 | 第58-59页 |
6.2.4 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 第59页 |
6.2.5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