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第15-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2 研究设计 | 第17-20页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 第20-21页 |
1.4.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20页 |
1.4.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卢斯和他的《生活》 | 第21-30页 |
2.1 亨利·卢斯传奇的一生 | 第21-24页 |
2.1.1 上帝情结 | 第22页 |
2.1.2 中国情结 | 第22-23页 |
2.1.3 爱国之情 | 第23-24页 |
2.2 《生活》杂志 | 第24-30页 |
2.2.1 卢斯的婚变 | 第24-25页 |
2.2.2 《生活》的创办 | 第25-28页 |
2.2.3 《生活》的停刊 | 第28-29页 |
2.2.4 卢斯传媒帝国的形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抗战期间卢斯和《生活》对华报道分析 | 第30-63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3.1 内容分析 | 第31-44页 |
3.1.1 《生活》对华报道(1937—1945)的数据分析 | 第31-37页 |
3.1.2 《生活》对华报道(1937-1945)的特色分析 | 第37-44页 |
3.2 框架分析 | 第44-59页 |
3.2.1 框架分析理论概述 | 第44-47页 |
3.2.2 《生活》对华报道(1937—1945)的框架分析 | 第47-59页 |
3.3 话语分析 | 第59-61页 |
3.3.1 话语分析的范围阐释 | 第59-60页 |
3.3.2 《生活》对华报道(1937—1945)的话语分析 | 第60-61页 |
3.4 抗战期间卢斯和《生活》杂志对华报道的影响 | 第61-63页 |
第四章 影响卢斯和《生活》对华报道的因素 | 第63-68页 |
引言 | 第63页 |
4.1 卢斯的中国情结 | 第63-64页 |
4.2 美国的国家利益 | 第64-65页 |
4.3 卢斯的个人意志 | 第65-68页 |
4.3.1 卢斯的新闻观 | 第65-66页 |
4.3.2 卢斯的政治观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会议及课题目录 | 第72-73页 |
附录二 1937至1945年《生活》杂志报道对华报道的主要专题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