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9页 |
1.2.1 带犊母牛的营养需要 | 第15-16页 |
1.2.2 犊牛出生时的管理程序 | 第16-17页 |
1.2.3 犊牛的免疫程序 | 第17-18页 |
1.2.4 犊牛的培育及日粮组成 | 第18-22页 |
1.2.5 犊牛的饲养管理对犊牛的影响 | 第22页 |
1.2.6 营养性添加剂对犊牛的影响 | 第22页 |
1.2.7 瘤胃发育的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1.2.8 丙酸钙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2.9 转录组测序(RNA-Seq) | 第26-29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9-3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添加丙酸钙对犊牛生长性能、内脏器官以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 第31-45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2.2.1 试验动物及处理 | 第32页 |
2.2.2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 第32-33页 |
2.2.3 饲料分析 | 第33-34页 |
2.2.4 生长性能 | 第34页 |
2.2.5 样品的采集 | 第34页 |
2.2.6 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2.3.1 生长性能 | 第35-37页 |
2.3.2 内脏器官发育 | 第37页 |
2.3.3 胃肠道发育 | 第37-42页 |
2.3.4 形态学测定肠道的发育 | 第42-44页 |
2.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添加丙酸钙对不同日龄犊牛瘤胃发酵和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 | 第45-52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3.2.1 试验动物及处理 | 第46页 |
3.2.2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 第46页 |
3.2.3 样品采集和指标测定 | 第46页 |
3.2.4 数据统计 | 第46页 |
3.3 结果 | 第46-50页 |
3.3.1 添加丙酸钙对犊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第46-49页 |
3.3.2 添加丙酸钙对犊牛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 讨论 | 第50-51页 |
3.4.1 添加丙酸钙对不同日龄犊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2 添加丙酸钙对不同日龄犊牛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 | 第51页 |
3.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添加丙酸钙对犊牛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瘤胃上皮mRNA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52-63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4.2.1 试验动物及处理 | 第53页 |
4.2.2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 第53页 |
4.2.3 样品采集和指标测定 | 第53-56页 |
4.2.4 数据统计 | 第56页 |
4.3 结果 | 第56-60页 |
4.3.1 犊牛瘤胃上皮mRNA质量检测 | 第56-58页 |
4.3.2 添加丙酸钙对不同日龄犊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8-60页 |
4.3.3 添加丙酸钙对160d犊牛瘤胃上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60页 |
4.4 讨论 | 第60-62页 |
4.4.1 添加丙酸钙对不同日龄犊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2 添加丙酸钙对犊牛瘤胃上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4.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基于转录组学方法分析添加丙酸钙对犊牛瘤胃上皮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3-81页 |
5.1 引言 | 第63-6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4-67页 |
5.2.1 试验动物及处理 | 第64页 |
5.2.2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 第64页 |
5.2.3 样品采集 | 第64页 |
5.2.4 样品总RNA提取 | 第64页 |
5.2.5 样品RNA质量检测 | 第64页 |
5.2.6 样品RNA转录组文库制备 | 第64-65页 |
5.2.7 文库检测 | 第65页 |
5.2.8 上机测序 | 第65-66页 |
5.2.9 数据分析 | 第66-6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7-80页 |
5.3.1 样品总RNA质量检测 | 第67-70页 |
5.3.2 样品构建RNA文库检测 | 第70页 |
5.3.3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汇总 | 第70-71页 |
5.3.4 全基因组比对 | 第71-72页 |
5.3.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第72-74页 |
5.3.6 转录组聚类分析 | 第74页 |
5.3.7 差异基因及功能分析 | 第74-80页 |
5.4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1-8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1页 |
6.2 创新点 | 第81页 |
6.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附录 | 第96-111页 |
附录一:比色法测定氨态氮浓度 | 第96-97页 |
附录二 瘤胃液中VFA的测定 | 第97-99页 |
附录三 瘤胃绒毛组织切片的制作及染色方法 | 第99-101页 |
附录四 Agilent 2100 Bioanalyzer检测RNA文库结果 | 第101-104页 |
附录五 差异基因PATHWAY分析 | 第104-111页 |
作者简历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