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雄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相关分子机理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小麦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概况 | 第11-12页 |
·杂交小麦育种的三种主要途径 | 第12-14页 |
·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 | 第14-25页 |
·花粉败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 第15-17页 |
·激素调控和植物雄性不育的关系 | 第17-19页 |
·雄性不育性的生理生化基础 | 第19-25页 |
·RT-PCR半定量表达分析 | 第25-26页 |
·实验的目的、意义及方案 | 第26-28页 |
第二章 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调查 | 第28-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细胞学观察 | 第29页 |
·取样标准的确定 | 第29-30页 |
·不育率调查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取样时期外部形态确定 | 第30页 |
·SQ-1杀雄效果调查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生理型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1-45页 |
·引言 | 第31-33页 |
·能量代谢相关基因 | 第31-32页 |
·抗氧化胁迫相关基因 | 第32-33页 |
·蛋白运输水解相关基因 | 第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总RNA提取和cDNA一链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RT-PCR半定量表达结果 | 第37-41页 |
·讨论 | 第41-45页 |
·RT-PCR表达技术分析 | 第41页 |
·候选基因表达差异与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 | 第41-45页 |
第四章 部分基因的克隆 | 第45-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材料及处理 | 第45页 |
·电子克隆及cDNA序列分离 | 第45-46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及克隆测序 | 第46-47页 |
·序列的分析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小麦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的克隆及序列特性分析 | 第48-50页 |
·ARF-GTP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特性分析 | 第50-53页 |
·讨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6页 |
·SQ-1杀雄效果及取样时期的确定 | 第54页 |
·部分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分析 | 第54-55页 |
·育性相关基因全长的克隆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