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群体异常行为检测方法 | 第10-14页 |
1.3.1 场景建模 | 第10-11页 |
1.3.2 运动目标的检测 | 第11页 |
1.3.3 群体的运动表示 | 第11-12页 |
1.3.4 群体行为的识别 | 第12-13页 |
1.3.5 群体异常的判断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2 本文相关基础介绍 | 第16-26页 |
2.1 底层特征的提取 | 第16-17页 |
2.1.1 基于光流法的提取方法 | 第16页 |
2.1.2 光流法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3 Lucas-Kanade算法 | 第17页 |
2.2 群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 第17-20页 |
2.2.1 拉格朗日法 | 第18-19页 |
2.2.2 欧拉法 | 第19-20页 |
2.3 流场的基本概念 | 第20-23页 |
2.3.1 流线 | 第20-21页 |
2.3.2 迹线 | 第21页 |
2.3.3 脉线 | 第21-23页 |
2.4 脉线模型 | 第23-24页 |
2.4.1 脉线的计算 | 第23页 |
2.4.2 脉线流的计算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基于运动强度与粒子熵值的群体异常行为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26-42页 |
3.1 特征的选择 | 第26-29页 |
3.2 特征的提取 | 第29-30页 |
3.2.1 粒子运动动能的计算 | 第29页 |
3.2.2 粒子熵值的计算 | 第29-30页 |
3.3 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30-39页 |
3.3.1 实验设计 | 第30-31页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3.4 不同方法比较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基于脉线模型的群体异常群体行为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42-56页 |
4.1 特征的选择 | 第42页 |
4.2 特征的提取 | 第42-46页 |
4.3 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46-53页 |
4.3.1 实验设计 | 第46-48页 |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4.4 不同方法比较 | 第53-55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55-56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总结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