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引言 | 第9-28页 |
| ·灰霉菌防治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 ·灰霉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9页 |
| ·灰霉菌的化学防治 | 第9-15页 |
| ·灰霉菌的生物防治 | 第15-18页 |
| ·杀菌剂防治灰霉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 ·影响细胞结构、功能 | 第18-21页 |
| ·抑制呼吸作用 | 第21页 |
| ·影响细胞代谢物的合成及功能 | 第21-25页 |
| ·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抗性 | 第25页 |
| ·BIT理化性质及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 ·BIT理化性质 | 第25-26页 |
| ·BIT研究现状 | 第2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28页 |
| 2.材料与方法 | 第28-38页 |
| ·材料 | 第28-32页 |
| ·试剂 | 第28页 |
| ·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 ·培养基及相关溶液配制 | 第29-31页 |
| ·供试病原菌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8页 |
| ·菌种活化 | 第32页 |
| ·安瓿管开封 | 第32页 |
| ·菌种恢复培养 | 第32页 |
| ·BIT对灰霉菌的抑制实验 | 第32-33页 |
| ·BIT处理灰霉菌菌丝的形态观察 | 第33页 |
| ·几丁质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 ·BIT对灰霉菌菌丝体内含物渗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电导率测定 | 第34页 |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 ·可溶性还原糖含量测定 | 第35页 |
| ·BIT对灰霉菌菌体相关酶活性的作用 | 第35-37页 |
| ·β-1,3葡聚糖合成酶活性测定 | 第35-36页 |
|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 第36页 |
|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 第36-37页 |
| ·BIT对灰霉菌DNA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结果与分析 | 第38-49页 |
| ·BIT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 | 第38-39页 |
| ·BIT对灰霉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 第38页 |
| ·BIT对灰霉菌孢子形成的影响 | 第38-39页 |
| ·BIT处理对灰霉菌菌丝的形态影响 | 第39-42页 |
| ·BIT处理对灰霉菌几丁质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BIT对灰霉菌菌丝体内含物渗漏的影响 | 第43-45页 |
| ·BIT处理后的电导率变化 | 第43页 |
| ·BIT处理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43-44页 |
| ·BIT处理后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变化 | 第44-45页 |
| ·BIT对灰霉菌菌体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45-48页 |
| ·β-1,3葡聚糖合成酶活性变化 | 第45-46页 |
| ·几丁质酶活性变化 | 第46-47页 |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47-48页 |
| ·BIT对灰霉菌DNA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讨论 | 第49-53页 |
| ·形态观察实验方法探讨 | 第49-50页 |
| ·生理生化指标实验 | 第50-53页 |
| ·细胞壁 | 第50-51页 |
| ·细胞膜 | 第51页 |
| ·细胞核 | 第51-53页 |
| 总结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