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抗滑桩的分类以及埋入式抗滑桩的基本概念第12-13页
    1.3 抗滑桩的发展状况以及抗滑桩研究的发展状况第13-14页
    1.4 埋入式抗滑桩研究与设计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埋入式抗滑桩受力计算模式第16-24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抗滑桩工作原理及埋入式抗滑桩的基本概念第16-17页
    2.3 常用抗滑桩设计方法第17-18页
    2.4 埋入式抗滑桩悬臂部分的受力计算模式第18-23页
        2.4.1 埋入式抗滑桩悬臂部分的受力简化计算的假定与基本要求第18-19页
        2.4.2 设桩地段水平时的计算模式第19-21页
        2.4.3 设桩地段滑床倾斜时的计算模式第21页
        2.4.4 桩悬臂段内力计算第21-22页
        2.4.5 埋入式抗滑桩与悬臂式抗滑桩的受力比较第22-23页
        2.4.6 关于滑面倾角的讨论第23页
        2.4.7 关于粘性土的受力计算模式第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基于ANSYS的埋入式抗滑桩静力稳定性研究第24-38页
    3.1 有限元数值分析简介第24-25页
    3.2 ansys软件简介第25-26页
    3.3 埋入式抗滑桩静力稳定性研究模拟计算第26-30页
        3.3.1 ansys前处理过程第26页
        3.3.2 强度准则第26-27页
        3.3.3 ansys接触分析理论第27页
        3.3.4 埋入式抗滑桩静力稳定性分析模拟计算过程第27-30页
    3.4 计算结果分析第30-36页
        3.4.1 桩体力学特性影响分析第30-35页
        3.4.2 土体力学特性影响分析第35-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埋入式抗滑桩的土拱效应分析及桩间距的计算第38-52页
    4.1 埋入式抗滑桩的土拱效应分析第38-40页
        4.1.1 土拱效应的提出及概念第38页
        4.1.2 边坡工程中的土拱现象第38页
        4.1.3 埋入式抗滑桩的桩间土拱和桩后土拱第38-39页
        4.1.4 埋入式抗滑桩桩后土拱效应的产生机理第39页
        4.1.5 埋入式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影响因素第39-40页
    4.2 埋入式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分析第40-42页
    4.3 基于埋入式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土拱效应的桩间距计算第42页
    4.4 最小桩间距计算第42-47页
        4.4.1 最小桩间距计算模型及假定第42-43页
        4.4.2 计算模型第43-44页
        4.4.3 控制条件第44-45页
        4.4.4 埋入式抗滑桩最小桩间距计算第45-46页
        4.4.5 埋入式抗滑桩最小桩间距计算模型的不足第46-47页
    4.5 最大桩间距计算第47-50页
        4.5.1 最大桩间距计算模型及假定第47页
        4.5.2 计算模型第47-48页
        4.5.3 埋入式抗滑桩最大桩间距计算第48-50页
        4.5.4 埋入式抗滑桩最大桩间距计算模型的不足第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埋入式抗滑桩的内力计算第52-61页
    5.1 常用的抗滑桩内力计算方法第52页
    5.2 抗滑桩内力计算过程分析第52-55页
    5.3 刚性桩与弹性桩的区分第55-56页
    5.4 弹性桩的计算第56-59页
        5.4.1 m法第56-57页
        5.4.2 K法第57-59页
    5.5 刚性桩的计算第59-61页
第六章 工程实例第61-79页
    6.1 工程概况第61-63页
    6.2 工程概述第63-64页
        6.2.1 工程任务与规模第63-64页
        6.2.2 工程布置及主要治理工程第64页
    6.3 滑坡体稳定性分析评价第64-69页
        6.3.1 滑坡岩土体力学性质第64-65页
        6.3.2 计算工况第65-66页
        6.3.3 计算结果第66-69页
    6.4 库岸稳定性分析第69-70页
        6.4.1 计算剖面的确定第69页
        6.4.2 库岸岩土体力学性质第69页
        6.4.3 塌岸稳定性及推力复核计算第69-70页
    6.5 埋入式抗滑桩设计工第70-79页
        6.5.1 埋入式抗滑桩桩位选择第70-71页
        6.5.2 埋入式抗滑桩设计第71-7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0页
    7.1 结论第79页
    7.2 展望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运状态下泥石流排导结构的振动特性研究
下一篇: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7段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