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3-26页 |
0.1 层层自组装技术简介 | 第13-18页 |
0.1.1 自组装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0.1.2 层层自组装过程的驱动力 | 第14-15页 |
0.1.3 层层自组装膜的表征技术 | 第15-16页 |
0.1.4 层层自组装膜的应用 | 第16-18页 |
0.2 染料敏化剂的简介 | 第18-21页 |
0.2.1 钌配合物型染料敏化剂 | 第18-19页 |
0.2.2 卟啉配合物型染料敏化剂 | 第19-20页 |
0.2.3 酞菁配合物型染料敏化剂 | 第20-21页 |
0.2.4 有机染料敏化剂 | 第21页 |
0.3 氧化石墨烯的概述 | 第21-25页 |
0.3.1 氧化石墨烯简介 | 第21-22页 |
0.3.2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 第22页 |
0.3.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2-23页 |
0.3.4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应用 | 第23-25页 |
0.4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5-26页 |
第1章 (GO/RuL)_n层层自组装膜制备及光电性能 | 第26-46页 |
1.1 引言 | 第26页 |
1.2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1.2.1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1.2.2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1.2.3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27-28页 |
1.2.4 多吡啶钌配合物(RuL)的合成 | 第28-29页 |
1.2.5 氧化石墨烯/多吡啶钌配合物层层自组装膜的制备 | 第29-31页 |
1.2.6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1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4页 |
1.3.1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 | 第31-33页 |
1.3.2 多吡啶钌配合物(RuL)的合成和表征 | 第33-35页 |
1.3.3 层层自组装膜(GO/RuL)_n的结构表征 | 第35-4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2章 (GO/ImZnPc/GO/RhB)_n层层自组装膜制备及光电性能 | 第46-62页 |
2.1 引言 | 第4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46-47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2.2.3 四氯化四-β-(N-甲基咪唑-N-乙氧基)锌酞菁(ImZnPc)的合成 | 第47-48页 |
2.2.4 氧化石墨烯/阳离子型锌酞菁/氧化石墨烯/罗丹明B层层自组装膜的制备 | 第48-50页 |
2.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1页 |
2.3.1 锌酞菁的合成与表征 | 第50-52页 |
2.3.2 罗丹明B(RhB)的电化学性质 | 第52页 |
2.3.3 层层自组装膜(GO/ImZnPc/GO/RhB)_n的结构表征 | 第52-6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