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玻璃纤维概述 | 第10-11页 |
1.2 铝硼硅酸盐玻璃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低介电玻璃纤维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玻璃的介电性 | 第16-17页 |
1.4.1 介电常数 | 第16页 |
1.4.2 介电损耗 | 第16-17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测试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过程 | 第20-21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0页 |
2.1.2 玻璃样品的熔制 | 第20-21页 |
2.1.3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2.2 测试方法 | 第21-26页 |
2.2.1 密度测试 | 第21-22页 |
2.2.2 傅立叶转化红外光谱(IR) | 第22页 |
2.2.3 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22页 |
2.2.4 失透温度范围 | 第22-23页 |
2.2.5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3页 |
2.2.6 魔角旋转核磁共振 (NMR) | 第23页 |
2.2.7 介电常数测试 | 第23页 |
2.2.8 化学稳定性测试 | 第23-26页 |
第三章 SiO_2-B_2O_3-Al2O_3-MgO玻璃的结构和性能 | 第26-60页 |
3.1 实验方案 | 第26-28页 |
3.2 (74-X)SiO_2-XB_2O_3-8Al_2O_3-18MgO的结构和性能 | 第28-35页 |
3.2.1 玻璃的红外分析 | 第28-29页 |
3.2.2 玻璃的失透分析 | 第29-31页 |
3.2.3 玻璃的密度分析 | 第31-32页 |
3.2.4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32-34页 |
3.2.5 玻璃的介电性能 | 第34-35页 |
3.3 (77-X)SiO_2-XB_2O_3-8Al_2O_3-15MgO的结构和性能 | 第35-41页 |
3.3.1 玻璃的红外分析 | 第35-36页 |
3.3.2 玻璃的失透分析 | 第36-37页 |
3.3.3 玻璃的密度分析 | 第37-38页 |
3.3.4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38-40页 |
3.3.5 玻璃的介电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3.4 (80-X)SiO_2-XB_2O_3-8Al_2O_3-12MgO的结构和性能 | 第41-49页 |
3.4.1 玻璃的核磁共振分析 | 第41-43页 |
3.4.2 玻璃的红外分析 | 第43-44页 |
3.4.3 玻璃的失透分析 | 第44-45页 |
3.4.4 玻璃的密度分析 | 第45-46页 |
3.4.5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46-48页 |
3.4.6 玻璃的介电性能分析 | 第48-49页 |
3.5 (83-X)SiO_2-XB_2O_3-8Al_2O_3-9MgO的结构和性能 | 第49-54页 |
3.5.1 玻璃的红外分析 | 第49-50页 |
3.5.2 玻璃的密度分析 | 第50-51页 |
3.5.3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51-53页 |
3.5.4 玻璃的介电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3.6 B2O_3/MgO对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54-58页 |
3.6.1 玻璃的红外分析 | 第54-55页 |
3.6.2 玻璃的密度分析 | 第55-56页 |
3.6.3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56-57页 |
3.6.4 玻璃的介电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BaO取代MgO对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60-70页 |
4.1 玻璃系统的基础配比 | 第60页 |
4.2 玻璃的核磁共振(NMR)分析 | 第60-62页 |
4.3 玻璃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3页 |
4.4 玻璃的DSC分析 | 第63-64页 |
4.5 玻璃的失透分析 | 第64-65页 |
4.6 玻璃的密度分析 | 第65-66页 |
4.7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66-6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