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云行山道教与地方社会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问题意识 | 第8-9页 |
第二节:研究历史 | 第9-12页 |
第三节: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一章:云行山诸庙宇的建置沿革 | 第14-23页 |
第一节:玉皇庙(殿、祠) | 第15-17页 |
第二节:三教祠 | 第17页 |
第三节:三清庙 | 第17-18页 |
第四节:关帝殿 | 第18-20页 |
第五节:忠义祠 | 第20-21页 |
第六节:十大夫庙 | 第21页 |
第七节:吕祖庙 | 第21-23页 |
第二章:云行山诸庙宇的道脉传承 | 第23-38页 |
第一节:明代李太住一系传承 | 第24-26页 |
第二节:清代张元席一系传承 | 第26-28页 |
第三节:由谁住持?归谁所有? | 第28-38页 |
一、以山巅玉皇庙为核心的诸庙宇 | 第29-31页 |
二、以山脚吕祖庙为核心的诸庙宇 | 第31-38页 |
第三章:云行山诸庙宇与乡绅士族 | 第38-53页 |
第一节:文人乡绅 | 第38-44页 |
一、王纳言 | 第39-40页 |
二、蒋如苹 | 第40-42页 |
三、谢雄 | 第42-44页 |
第二节:任氏家族 | 第44-53页 |
一、任浚生平 | 第44-46页 |
二、关公显圣与千人洞造反 | 第46-48页 |
三、神道正名 | 第48-53页 |
第四章:云行山诸庙宇与地方祀典 | 第53-61页 |
第一节:捻军与地方叛乱 | 第53-55页 |
第二节:忠义祠与地方祀典 | 第55-59页 |
第三节:圣与俗的联盟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