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 | 第11-13页 |
1.2.2 主轴系统公差设计 | 第13-14页 |
1.2.3 主轴系统结构设计 | 第14-15页 |
1.2.4 国内在主轴系统公差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1.3 课题来源、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1 课题来源与提出 | 第16页 |
1.3.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7-20页 |
2 主轴系统公差设计的建模与分析方法 | 第20-40页 |
2.1 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2.2 主轴系统误差模型的建立 | 第22-28页 |
2.2.1 主轴系统误差建模基础理论与方法 | 第22-25页 |
2.2.2 主轴系统误差的数字化建模 | 第25-28页 |
2.3 公差约束的数学表示 | 第28-34页 |
2.3.1 公差的一般语义 | 第29-30页 |
2.3.2 尺寸公差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2.3.3 形位公差数学模型 | 第31-34页 |
2.4 敏感度和贡献度分析 | 第34-37页 |
2.4.1 敏感度性质与计算 | 第34-36页 |
2.4.2 贡献度性质与计算 | 第36-37页 |
2.5 常用公差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2.5.1 极值法 | 第37-38页 |
2.5.2 统计法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主轴系统公差分析软件编制及应用示例 | 第40-56页 |
3.1 仿真平台的简介与选择 | 第40-42页 |
3.1.1 Microsoft Visual C++仿真平台简介 | 第40页 |
3.1.2 Visual Basic仿真平台简介 | 第40-41页 |
3.1.3 Matlab仿真平台简介 | 第41页 |
3.1.4 仿真平台的选择与运用 | 第41-42页 |
3.2 主轴系统公差分析软件开发 | 第42-45页 |
3.2.1 软件模块及功能分析 | 第42-43页 |
3.2.2 软件设计流程图 | 第43-44页 |
3.2.3 用户界面设计 | 第44-45页 |
3.3 主轴系统公差分析软件应用 | 第45-54页 |
3.3.1 主轴系统的结构组成 | 第45-46页 |
3.3.2 主轴系统的装配质量要求 | 第46-47页 |
3.3.3 公差仿真检验与分析 | 第47-53页 |
3.3.4 变跨距下公差仿真分析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主轴系统公差设计仿真模型验证 | 第56-72页 |
4.1 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的简介 | 第56-57页 |
4.2 主轴系统三维几何模型建立 | 第57-59页 |
4.2.1 主轴系统的结构分析与简化 | 第57页 |
4.2.2 主轴系统零件的装配顺序确定 | 第57-59页 |
4.3 主轴系统公差设计仿真模型建立 | 第59-69页 |
4.3.1 分析目标的定义 | 第59-60页 |
4.3.2 各零件运动副关系的定义 | 第60-65页 |
4.3.3 零件拓扑关系的定义 | 第65-69页 |
4.4 公差仿真结果验证 | 第69-71页 |
4.4.1 公差分析结果对比 | 第69-70页 |
4.4.2 贡献度和敏感度对比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