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中央苏区政治动员的复合模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3页
    1.1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第7-8页
        1.1.1 选题的缘由第7页
        1.1.2 选题意义第7-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1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第8-9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第9-11页
        1.2.3 总结第11页
    1.3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11-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2 创新与不足第12-13页
第2章 政治动员的基本理论第13-20页
    2.1 政治动员的内涵第13-14页
    2.2 政治动员的功能第14-15页
        2.2.1 塑造政治认同第14页
        2.2.2 扩大政治参与第14-15页
        2.2.3 解决现实问题第15页
    2.3 政治动员的复合模式第15-20页
        2.3.1 规范性动员第16-17页
        2.3.2 诱导性动员第17-18页
        2.3.3 约制性动员第18-20页
第3章 中央苏区政治动员的背景第20-24页
    3.1 中央苏区的发展过程第20-21页
    3.2 中央苏区的军事斗争第21-22页
    3.3 中央苏区的经济状况第22-24页
第4章 中央苏区的政治动员复合模式及其应用第24-47页
    4.1 规范性动员第24-27页
        4.1.1 建构阶级意识第24-25页
        4.1.2 政治教育第25-26页
        4.1.3 宣传鼓动第26-27页
        4.1.4 典型示范第27页
    4.2 诱导性动员第27-36页
        4.2.1 给予物质利益:土地革命第28-31页
        4.2.2 提高身份地位第31-36页
    4.3 约制性动员第36-47页
        4.3.1 组织性控制第36-40页
        4.3.2 政治斗争第40-43页
        4.3.3 群众运动:查田运动第43-47页
第5章 中央苏区政治动员的效果第47-54页
    5.1 政治动员的正面效果第47-49页
        5.1.1 塑造革命认同第47页
        5.1.2 成功扩红第47-48页
        5.1.3 征粮与筹款第48-49页
    5.2 政治动员的瓶颈—资源限制第49-52页
        5.2.1 人力资源匮乏第49-50页
        5.2.2 物质资源匮乏第50-52页
    5.3 政治动员的负面效果第52-54页
第6章 结论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罗隆基和张君劢人权思想比较
下一篇: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凝聚力建设及其历史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