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8页 |
一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局限 | 第11-16页 |
(一) 国外相关问题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政府公信力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三) 关于行政责任和政府公信力的关系 | 第15-16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四 论文的创新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建设现状 | 第18-38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容 | 第18-22页 |
一、政府公信力的内容 | 第18-19页 |
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分析 | 第19-20页 |
三、良好政府公信力的特征——核心是行政责任的承担,即负责任的政府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2-25页 |
一、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行政责任,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 第22页 |
二、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强化行政责任,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 第22-24页 |
三、完善行政法律法规,规范行政责任追究 | 第24页 |
四、全面推进反腐工作,廉政建设显著加强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5-38页 |
一、忽视法律责任,严重损害政府法制权威 | 第25-28页 |
二、忽视政治责任,严重影响政府民主权威 | 第28-33页 |
三、忽视行政道德责任,严重破坏政府道德权威 | 第33-35页 |
四、忽视行政职务责任,严重削弱上级政府权威 | 第35-38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因素 | 第38-45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行政的合法性基础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从政治权力到政府权威的转换 | 第39页 |
第三节 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因素 | 第39-45页 |
一、地方政府行政权威及其合法性基础发生变化 | 第40页 |
二、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的弊端 | 第40-41页 |
三、地方政府及政府官员的自利性 | 第41-42页 |
四、行政责任意识淡薄,"人治"和"官本位"思想严重 | 第42-43页 |
五、行政责任机制有缺陷 | 第43-45页 |
第三章 责任政府建设是我国地方政府提升公信力的关键 | 第45-50页 |
第一节 行政责任是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关键因素 | 第45-46页 |
第二节 良好行政责任的履行是重塑和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要求 | 第46-48页 |
一、良好法律责任的履行,推动地方政府行为法制化,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 第46-47页 |
二、良好政治责任的履行,促进地方政府决策民主化,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 第47页 |
三、良好道义责任的履行,增强政府官员的道德感,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 第47-48页 |
四、良好职务责任的履行,增进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提升政府公信力 | 第48页 |
第三节 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带动行政责任的履行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思路与对策 | 第50-64页 |
第一节 树立责任政府的观念:责任政府的一般特征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强化民生责任,重塑地方政府的道德权威 | 第51-54页 |
一、倡导人本理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 第52页 |
二、强化信用道德,树立正确的责任观 | 第52-53页 |
三、优化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扩大民主参与和监督,锻造地方政府民主权威 | 第54-59页 |
一、推行政府信息公开 | 第54-56页 |
二、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 第56-58页 |
三、完善行政责任监督制 | 第58-59页 |
第四节 厉行行政问责,强化地方政府法制权威 | 第59-64页 |
一、加强行政责任立法 | 第59-60页 |
二、全面推行官员问责制 | 第60-61页 |
三、健全行政责任追究制 | 第61-62页 |
四、强化行政责任赔偿制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