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2章 住房公积金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商品价值与工资理论 | 第13页 |
2.2 社会总产品分配及社会保障基金理论 | 第13-14页 |
2.3 西方经济学中的制度演化理论 | 第14-15页 |
第3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概述 | 第15-19页 |
3.1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5-17页 |
3.1.1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试点探索阶段(1991 年——1999 年) | 第15-16页 |
3.1.2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立法完善阶段(1999 年——2009 年) | 第16页 |
3.1.3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存废之争阶段(2009 年至今) | 第16-17页 |
3.2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 第17-19页 |
3.2.1 住房公积金的特点 | 第17页 |
3.2.2 住房公积金的作用 | 第17-19页 |
第4章 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缺陷分析 | 第19-28页 |
4.1 住房公积金覆盖与缴存不公平 | 第19-21页 |
4.1.1 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窄 | 第19-20页 |
4.1.2 住房公积金缴存费率差异大 | 第20-21页 |
4.2 住房公积金“低存低贷”的矛与盾 | 第21-24页 |
4.2.1 住房公积金存贷利率之间不对称 | 第21-22页 |
4.2.2 住房公积金的贷款环节存在问题 | 第22-24页 |
4.3 住房公积金保值与提取困难 | 第24-28页 |
4.3.1 资金沉淀率过高 | 第24-25页 |
4.3.2 公积金资本流通环节不畅、投资主体单一 | 第25页 |
4.3.3 住房公积金产权残缺,增值收益归属不明确 | 第25-26页 |
4.3.4 我国住房公积金提取环节效率过低 | 第26-28页 |
第5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对策及建议 | 第28-42页 |
5.1 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目标 | 第28-32页 |
5.1.1 住房公积金回归社会保障功能 | 第28-29页 |
5.1.2 住房公积金还原互助共济特质 | 第29-30页 |
5.1.3 住房公积金改革追求制度公平 | 第30-31页 |
5.1.4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应对人口老年化 | 第31-32页 |
5.2 推动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员覆盖 | 第32-33页 |
5.3 住房公积金缴存水平应“限高保低” | 第33-35页 |
5.3.1 合理设置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费率 | 第33-34页 |
5.3.2 提高缴存费率的统筹层次,形成网状的费率分布结构 | 第34-35页 |
5.4 构建缴存人与受益人权责对称机制 | 第35-37页 |
5.5 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 第37-38页 |
5.5.1 简化公积金业务办理手续,实现公积金办理电子化发展 | 第37页 |
5.5.2 加大对业务办理一线职工的管理 | 第37-38页 |
5.6 明确住房公积金的产权归属 | 第38-39页 |
5.6.1 明确住房公积金的性质 | 第38页 |
5.6.2 “封闭期”的设置 | 第38-39页 |
5.7 增设“困难提取”条款 | 第39-42页 |
5.7.1 美国 401(k)养老计划对我国的借鉴 | 第39-41页 |
5.7.2 增设住房公积金“困难提取”条款 | 第41-42页 |
第6章 基本结论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