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9页 |
1 研究对象来源 | 第13页 |
2 研究对象选择 | 第13-15页 |
2.1 病例组 | 第13-15页 |
2.2 对照组 | 第15页 |
3 样本量估算 | 第15页 |
4 中医辨证分型 | 第15-16页 |
5 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 | 第16页 |
6 统计分析 | 第16-17页 |
7 质量监控 | 第17页 |
8 技术路线图 | 第17-19页 |
结果 | 第19-36页 |
1 两组亚型中医证型频数分布 | 第19-20页 |
2 两组亚型的中医证型频数分布差异性分析 | 第20-23页 |
2.1 肝阳暴亢证频数分布差异 | 第20-21页 |
2.2 风痰阻络证频数分布差异 | 第21-22页 |
2.3 痰热腑实证频数分布差异 | 第22页 |
2.4 气虚血瘀证频数分布差异 | 第22-23页 |
2.5 阴虚风动证频数分布差异 | 第23页 |
3 两组亚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 第23-24页 |
4 两组亚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4.1 LAA亚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第24页 |
4.2 SAA亚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5 两组亚型临床资料差异性分析 | 第25-29页 |
5.1 年龄差异性比较 | 第25-26页 |
5.2 一般信息 | 第26-27页 |
5.3 既往病史、生活习惯史 | 第27-28页 |
5.4 血糖情况比较 | 第28页 |
5.5 血脂情况情况比较 | 第28-29页 |
5.6 纤维蛋白酶原比较 | 第29页 |
6 两组亚型相关指标的进一步分析 | 第29-30页 |
7 两组亚型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6页 |
7.1 两组亚型肝阳暴亢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1页 |
7.2 两组亚型风痰阻络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7.3 两组亚型痰热腑实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7.4 两组亚型气虚血瘀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7.5 两组亚型阴虚火旺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41页 |
1 缺血性脑卒中TOSAT不同亚型构成比的研究概况 | 第36页 |
2 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2.1 两组亚型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 第36-37页 |
2.2 两组亚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 第37-38页 |
2.3 两组亚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38页 |
3 缺血性脑卒中两组亚型的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分析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文献综述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