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3-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9-20页 |
1.4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1.4.1 论文的重点 | 第20页 |
1.4.2 论文的难点 | 第20页 |
1.4.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新丝路战略背景下提升财政汲取能力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 第21-27页 |
2.1 地方政府汲取财力的必要性——基于财政分权理论的观点 | 第21-22页 |
2.2 地方政府汲取财力的有效性——有效政府理论的一种诠释 | 第22-23页 |
2.3 财政汲取能力计算口径的界定 | 第23-24页 |
2.4 提升财政汲取能力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意义 | 第24-27页 |
2.4.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 | 第24页 |
2.4.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第24-26页 |
2.4.3 提升西部九省财政汲取能力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26-27页 |
3 西部九省区财政汲取能力的评价 | 第27-36页 |
3.1 技术方法选择 | 第27-28页 |
3.2 财政汲取能力SFA模型的设定 | 第28-29页 |
3.3 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 第29-30页 |
3.4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4 影响财政汲取能力水平的因素分析 | 第36-44页 |
4.1 评价指标选取 | 第36页 |
4.2 评价方法与模型选择 | 第36-38页 |
4.2.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36页 |
4.2.2 因子分析法的处理步骤 | 第36-38页 |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8-44页 |
4.3.1 相关系数矩阵 | 第38-39页 |
4.3.2 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 | 第39页 |
4.3.3 提取因子 | 第39-41页 |
4.3.4 因子得分及排名 | 第41页 |
4.3.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5 西部九省区财政汲取能力的测算 | 第44-49页 |
5.1 理论财政汲取能力的测算 | 第44-46页 |
5.2 各地区财政努力度的测算 | 第46-49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49-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50-53页 |
6.2.1 合理规范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范围以提高财政汲取能力 | 第50-51页 |
6.2.2 完善激励机制以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汲取的积极性 | 第51-52页 |
6.2.3 改进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机制以保证财政汲取的可持续性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