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8-10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8页 |
(二) 诊断及分期 | 第8-9页 |
(三) 病例选择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病例分组 | 第10页 |
(二) 观测指标 | 第10页 |
(三) 统计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结果 | 第11-20页 |
一、DN与DR发病率相关性及优势性分析 | 第11页 |
二、一般资料 | 第11-15页 |
(一) 性别 | 第11-12页 |
(二) 年龄 | 第12-13页 |
(三) 病程 | 第13-14页 |
(四) 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 第14-15页 |
三、生化指标 | 第15-17页 |
(一) 血糖、血脂 | 第15-16页 |
(二) CR、CCR | 第16-17页 |
四、尿液检查 | 第17-20页 |
(一) 4组间UAER、UALB/CR、B_2-MG、A_1-MG的比较 | 第17-18页 |
(二) UAER、UALB/CR、A_1-MG、B_2-MG阳性率的比较 | 第18-19页 |
(三) B组与D组各项指标阳性率的比较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29页 |
一、现代医学对DM微血管并发症的认识 | 第20-24页 |
(一) 病因及危险因素 | 第20-22页 |
(二) 发病机理探讨 | 第22-24页 |
二、DN与DR的关系 | 第24-26页 |
(一) DN与DR相关性的探讨 | 第24-25页 |
(二) 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 | 第25-26页 |
三、中医对消渴病及其变证的认识 | 第26-29页 |
(一) 消渴病病因认识 | 第26页 |
(二) 消渴病及变证病机认识 | 第26-27页 |
(三) 中医理论对DN与DR关系的认识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综述 | 第33-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详细摘要 | 第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