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不同化学位固溶掺杂对Ti2AlC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32页
    1.1 MAX三元层状化合物第12-17页
    1.2 基体Ti_2AlC的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晶体结构以及理论研究第17-19页
        1.2.2 Ti_2AlC材料的制备合成第19-21页
        1.2.3 Ti_2AlC陶瓷的性能第21-23页
    1.3 MAX相固溶体的研究进展第23-27页
        1.3.1 固溶体的合成状况第23-25页
        1.3.2 固溶体的性能表现第25-27页
    1.4 第一性原理计算对MAX相化合物的研究第27-29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思路,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9-32页
        1.5.1 研究背景第29-30页
        1.5.2 研究思路第30-31页
        1.5.3 研究特色第31页
        1.5.4 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2章 Ti_2AlC基固溶体可固溶性的理论研究第32-52页
    2.1 理论计算第32-34页
        2.1.1 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计算方法第32-33页
        2.1.2 CASTEP计算软件包第33-34页
        2.1.3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的计算第34页
        2.1.4 本章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计算参数的模型设置第34页
    2.2 模型的建立第34-36页
        2.2.1 Ti_2AlC化合物结构参数的确定第34-36页
        2.2.2 Ti_2AlC基固溶体结构模型的确定第36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36-51页
        2.3.1 化合物的稳定性第36-37页
        2.3.2 Ti_xM_(2-x)AlC(M=Ta, Nb, Cr)化合物混合能的合成第37-39页
        2.3.3 Ti_xM_(2-x)AlC(M=Ta, Cr)固溶体电子态密度分析第39-44页
        2.3.4 其它MxM’2-xAlC固溶体的研究第44-47页
        2.3.5 M位固溶体几种判据的综合比较第47-48页
        2.3.6 A位固溶体可固溶性的分析第48-49页
        2.3.7 X位固溶体可固溶性的分析第49-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Ti_2AlC基固溶体制备和微观结构第52-67页
    3.1 实验过程第52-54页
        3.1.1 烧结方法第52-53页
        3.1.2 烧结工艺第53-54页
    3.2 测试和表征第54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54-66页
        3.3.1 Ti_xM_(2-x)AlC(M=Ta, Nb, Cr,Zr)固溶体的实验合成第54-58页
        3.3.2 Ti_xM_(2-x)AlC(M=Ta, Nb, Cr,Zr)固溶体的微观结构第58-60页
        3.3.3 Ti_xM_(2-x)AlC固溶体的制备第60-62页
        3.3.4 Ti2_A_(0.5)S_(0.5)C固溶体的合成第62-64页
        3.3.5 Ti_2AlC_zN_(1-z)固溶体的研究第64-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Ti_2SC合成热力学动力学研究第67-85页
    4.1 实验过程第67页
        4.1.1 烧结方法第67页
        4.1.2 烧结工艺第67页
    4.2 测试和表征第67-68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68-83页
        4.3.1 Ti_2SC合成的反应机理第68-73页
        4.3.2 Ti_2SC合成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第73-75页
        4.3.3 热压烧结合成Ti_2SC第75-78页
        4.3.4 Ti_2AlC基固溶体合成的探讨第78-83页
    4.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Ti_2AlC基固溶体的物理性能第85-104页
    5.1 实验过程第85页
        5.1.1 烧结方法第85页
        5.1.2 烧结工艺第85页
    5.2 测试和表征第85-87页
        5.2.1 力学性能的测试第85-86页
        5.2.2 电学性能的测试第86页
        5.2.3 热学性能的测试第86-87页
    5.3 理论计算第87页
    5.4 结果和讨论第87-103页
        5.4.1 弹性性能第87-95页
        5.4.2 宏观力学性能第95-96页
        5.4.3 电学性能第96-100页
        5.4.4 热学性能第100-103页
    5.5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104-106页
    6.1 全文总结第104-105页
    6.2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相关论文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碳硅烷及氧化锆对B4C热压致密化、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巨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SrTiO3基陶瓷制备与介电响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