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金属材料本构模型研究 | 第11-13页 |
1.3.2 20CrMnTiH钢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14页 |
1.3.3 DEFORM-3D模拟软件的二次开发 | 第14-15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20CrMnTiH钢高温变形行为以及流动应力模型的建立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17-19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18-19页 |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9-21页 |
2.4 构建流变应力模型 | 第21-29页 |
2.4.1 基于蠕变方程的建模 | 第21-27页 |
2.4.2 基于方差的建模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20CrMnTiH钢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及再结晶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75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 | 第31-39页 |
3.2.1 实验方案 | 第31-33页 |
3.2.2 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分析 | 第33-37页 |
3.2.3 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3.3 动态再结晶模型 | 第39-49页 |
3.3.1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3.2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 第41-43页 |
3.3.3 动态再结晶运动学模型 | 第43-45页 |
3.3.4 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 第45-49页 |
3.4 静态再结晶模型 | 第49-62页 |
3.4.1 静态再结晶双道次实验方案 | 第50-52页 |
3.4.2 静态再结晶运动学模型 | 第52-57页 |
3.4.3 静态再结晶单道次实验方案 | 第57-58页 |
3.4.4 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 第58-62页 |
3.5 亚动态再结晶模型 | 第62-73页 |
3.5.1 亚动态再结晶双道次实验方案 | 第62-64页 |
3.5.2 亚动态再结晶运动学模型 | 第64-69页 |
3.5.3 亚动态再结晶单道次实验方案 | 第69-70页 |
3.5.4 亚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 第70-7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4章 基于DEFORM软件 20CrMnTiH钢材料库的二次开发 | 第75-82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DEFORM-3D二次开发步骤 | 第75-77页 |
4.3 用户自定义子程序 | 第77-78页 |
4.4 微观组织演变模块子程序的编译 | 第78-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20CrMnTiH钢微观组织演化模块的验证 | 第82-92页 |
5.1 引言 | 第82页 |
5.2 动态再结晶实验模拟 | 第82-86页 |
5.3 静态再结晶实验模拟 | 第86-88页 |
5.4 亚动态再结晶实验模拟 | 第88-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