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棉病虫害论文

ClpA ATPase对棉花角斑病菌逆境胁迫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9页
    1.1 植物病原菌致病性研究现状第11-12页
        1.1.1 多糖第11页
        1.1.2 脂多糖第11-12页
        1.1.3 胞外酶第12页
        1.1.4 III型分泌系统第12页
    1.2 黄单胞菌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棉花角斑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棉花角斑病菌特征及其发病特点第13-14页
        1.3.2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危害第14页
        1.3.3 棉花角斑病的防治第14-15页
    1.4 AAA+超家族第15-18页
        1.4.1 AAA+超家族功能第15-16页
        1.4.2 Clp蛋白酶家族的功能第16-17页
        1.4.3 ClpA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第17-18页
    1.5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33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2页
        2.1.1 实验菌株第19页
        2.1.2 供试质粒第19页
        2.1.3 引物第19页
        2.1.4 实验所用棉花第19页
        2.1.5 实验所用培养基第19-20页
        2.1.6 实验试剂第20-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5页
        2.2.1 DNA快速纯化回收法第22页
        2.2.2 质粒小量抽取法第22-23页
        2.2.3 基因组提取方法第23页
        2.2.4 丙酮法提取细菌总蛋白第23-24页
        2.2.5 116 热激感受态制备方法第24页
        2.2.6 S17-1 电击感受态的制作第24-25页
        2.2.7 Trizol法提取细菌总RNA第25页
        2.2.8 细菌总RNA的反转录第25页
    2.3 实验过程第25-33页
        2.3.1 clpA基因敲除菌株的获得第25-28页
        2.3.2 Xcm(ΔclpA)菌株和野生型菌株Xcm的表型生物学特征比较第28-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47页
    3.1 clpA基因敲除菌株的获得第33-36页
        3.1.1 clpA基因敲除体系的构建第33-35页
        3.1.2 同源重组法获得clpA基因敲除菌株第35-36页
    3.2 Xcm(ΔclpA)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表型生物学特征比较第36-47页
        3.2.1 运动能力方面的比较第36-37页
        3.2.2 耐热能力方面的比较第37-38页
        3.2.3 耐铜离子能力方面的比较第38页
        3.2.4 耐乙醇能力方面的比较第38-39页
        3.2.5 耐酸碱能力方面的比较第39-40页
        3.2.6 生物薄膜形成能力方面的比较第40-41页
        3.2.7 定殖能力方面的比较第41页
        3.2.8 竞争能力比较第41-42页
        3.2.9 clpA敲除菌株与野生型菌株耐盐能力比较第42-43页
        3.2.10 高盐条件下蛋白表达的比较第43-45页
        3.2.11 双向电泳结果第45页
        3.2.12 野生型Xcm菌株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clpA基因表达量的比较第45-47页
4 结论第47-49页
5 讨论第49-53页
6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幼苗应答缺钾胁迫的蛋白质组研究
下一篇:双馈风力发电自抗扰并网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