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1.1 加气滴灌的提出及发展 | 第9-11页 |
1.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1-13页 |
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3-21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2.3 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目标 | 第17-21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21-23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研究场地概况 | 第21-22页 |
2.1.3 设计原理 | 第22-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7页 |
2.2.1 试验方案 | 第23-24页 |
2.2.2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加气滴灌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7-43页 |
3.1 加气滴灌对黄瓜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 第27-35页 |
3.1.1 不同处理对黄瓜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2 黄瓜植株形态指标的方差分析 | 第28-31页 |
3.1.3 加气滴灌对黄瓜植株形态指标动态变化 | 第31-35页 |
3.2 加气滴灌对黄瓜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5-38页 |
3.2.1 不同处理对黄瓜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黄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方差分析 | 第36-37页 |
3.2.3 加气滴灌对黄瓜植株干物质积累影响的最优水平 | 第37-38页 |
3.3 加气滴灌对产量的影响 | 第38-41页 |
3.3.1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黄瓜产量的方差分析 | 第39-40页 |
3.3.3 加气滴灌对黄瓜产量影响的最优水平 | 第40-41页 |
3.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加气滴灌对黄瓜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3-53页 |
4.1 加气滴灌对伤流液流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4.1.1 不同处理对伤流液流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1.2 伤流液流量的方差分析 | 第44-45页 |
4.2 加气滴灌对黄瓜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加气滴灌对黄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1 不同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2 水分利用效率的方差分析 | 第47-48页 |
4.4 加气滴灌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48-51页 |
4.4.1 不同处理对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49页 |
4.4.2 黄瓜光合速率的方差分析 | 第49页 |
4.4.3 黄瓜叶片气孔导度的方差分析 | 第49-51页 |
4.5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加气滴灌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53-61页 |
5.1 黄瓜品质指标的筛选 | 第53页 |
5.1.1 农产品品质的内涵 | 第53页 |
5.1.2 黄瓜品质指标的选择 | 第53页 |
5.2 加气滴灌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53-59页 |
5.2.1 不同处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2 加气滴灌对果实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3 加气滴灌对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第55页 |
5.2.4 加气滴灌对果实总酸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5.2.5 加气滴灌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第56-59页 |
5.3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1-64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讨论 | 第62页 |
6.2.1 加气频率对黄瓜的影响 | 第62页 |
6.2.2 滴灌带埋深对黄瓜的影响 | 第62页 |
6.2.3 灌水定额对黄瓜的影响 | 第62页 |
6.3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