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论文

我国农业现代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2.1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13-17页
        1.2.2 农业现代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第17-18页
        1.2.3 文献评述第18-19页
    1.3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界定及论文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9-20页
        1.3.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界定第19页
        1.3.2 研究思路第19页
        1.3.3 论文基本框架第19-20页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2章 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理论分析第21-26页
    2.1 农业现代化发展理论研究第21-22页
        2.1.1 蒂默(C.Peter.Timmer)的农业发展四阶段论第21页
        2.1.2 梅勒(John.W.Mellor) 的三阶段理论第21-22页
        2.1.3 速水佑次郎的农业发展三阶段论第22页
    2.2 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理论机制研究第22-25页
        2.2.1 农业科技创新的踏板效应第22-23页
        2.2.2 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经济效应第23页
        2.2.3 农业支持保障的调节分配作用第23-24页
        2.2.4 抗风险保障机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第24页
        2.2.5“四化”协调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第24-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第26-32页
    3.1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第26-28页
        3.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主要发展政策总结第26页
        3.1.2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分析第26-28页
    3.2 我国农民收入现状第28-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变化的实证分析第32-44页
    4.1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测度第32-37页
        4.1.1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第32-35页
        4.1.2 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第35-37页
    4.2 模型的设定与变量的选取第37-39页
        4.2.1 模型的设定第37页
        4.2.2 变量的选取第37-39页
        4.2.3 数据来源及数据说明第39页
    4.3 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第39-40页
        4.3.1 单位根检验第39-40页
        4.3.2 模型适用性的判定第40页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0-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5章 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第44-47页
    5.1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第44页
    5.2 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障体系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第44-45页
    5.3 加强建设生态友好型农业以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第45页
    5.4 协调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第45-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陈皮中黄曲霉毒素的累积对其质量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谐波状态估计的谐波源辨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