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电化学发光的特点 | 第13-14页 |
1.3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反应机理 | 第14-17页 |
1.3.1 湮灭电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 第14-15页 |
1.3.2 共反应剂电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 第15-16页 |
1.3.3 氧化物修饰的阴极电化学发光 | 第16-17页 |
1.4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类型 | 第17-23页 |
1.4.1 酰肼类化合物电化学发光 | 第17-20页 |
1.4.2 吖啶类化合物电化学发光 | 第20-21页 |
1.4.3 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电化学发光 | 第21页 |
1.4.4 过氧化草酸酯类化合物电化学发光 | 第21页 |
1.4.5 金属配合物电化学发光 | 第21-22页 |
1.4.6 半导体纳米材料电化学发光 | 第22-23页 |
1.5 电化学发光的应用 | 第23-25页 |
1.5.1 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 | 第23页 |
1.5.2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第23-24页 |
1.5.3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 第24页 |
1.5.4 电化学发光核酸杂交分析 | 第24页 |
1.5.5 电化学发光成像法 | 第24-25页 |
1.6 卟啉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6.1 卟啉简介 | 第25页 |
1.6.2 卟啉在电化学发光领域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7 本论文的整体构想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7页 |
第二章 羧基卟啉/过硫酸钾体系的电化学发光研究与应用 | 第37-54页 |
2.1 前言 | 第37-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8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38-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9页 |
2.3.1 TCPP/K_2S_2O_8体系的电化学行为 | 第39页 |
2.3.2 TCPP/K_2S_2O_8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 | 第39-40页 |
2.3.3 TCPP/K_2S_2O_8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40-41页 |
2.3.4 TCPP的荧光光谱 | 第41页 |
2.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1-46页 |
2.3.5.1 电位窗口的选择 | 第41-42页 |
2.3.5.2 工作电极的选择 | 第42-43页 |
2.3.5.3 共反应剂的影响 | 第43-44页 |
2.3.5.4 pH值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5.5 TCPP浓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2.3.6 TCPP/K_2S_2O_8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的稳定性 | 第46页 |
2.3.7 发光效率的测定 | 第46页 |
2.3.8 TCPP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2.3.9 发光机理的探讨 | 第47-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第三章 叶绿素的电化学发光与含量测定 | 第54-66页 |
3.1 前言 | 第54-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55-56页 |
3.2.2 叶绿素的提取[14,15] | 第56页 |
3.2.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56页 |
3.2.4 脱镁叶绿酸的制备 | 第56页 |
3.2.5 实验过程 | 第56-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3.3.1 叶绿素的紫外表征 | 第57页 |
3.3.2 脱镁叶绿酸/K_2S_2O_8体系的电化学行为 | 第57-58页 |
3.3.3 脱镁叶绿酸/K_2S_2O_8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 | 第58页 |
3.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8-61页 |
3.3.4.1 共反应剂的影响 | 第59-60页 |
3.3.4.2 O_2的影响 | 第60页 |
3.3.4.3 pH的影响 | 第60-61页 |
3.3.5 脱镁叶绿酸含量的测定 | 第61-62页 |
3.3.6 实际样品的检测及紫外验证 | 第62-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第四章 磺酸基卟啉/过硫酸钾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及对亚甲基蓝的检测 | 第66-84页 |
4.1 前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67-68页 |
4.2.2 TSPP的合成与表征[15] | 第68页 |
4.2.3 实验过程 | 第68-6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9-80页 |
4.3.1 TSPP结构的表征 | 第69-70页 |
4.3.2 TSPP/K_2S_2O_8体系的电化学行为 | 第70-71页 |
4.3.3 TSPP/K_2S_2O_8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 | 第71页 |
4.3.4 TSPP/K_2S_2O_8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71-72页 |
4.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72-75页 |
4.3.5.1 共反应剂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5.2 pH的影响 | 第73-74页 |
4.3.5.3 TSPP浓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4.3.6 TSPP/K_2S_2O_8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的稳定性 | 第75页 |
4.3.7 发光效率的测定 | 第75页 |
4.3.8 发光机理的探讨 | 第75-76页 |
4.3.9 亚甲基蓝对TSPP/K_2S_2O_8体系电化学发光的猝灭 | 第76-77页 |
4.3.10 TSPP和MB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77-78页 |
4.3.11 共振能量转移平台的构建 | 第78-79页 |
4.3.12 亚甲基蓝含量的测定 | 第79-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