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文献回顾 | 第14-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1.3.2 定性研究法 | 第17页 |
1.3.3 调查访问法 | 第17-19页 |
2 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 | 第19-34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19-25页 |
2.1.1 数字货币概念与原理 | 第19-22页 |
2.1.2 伪数字货币的界定 | 第22-23页 |
2.1.3 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的概念 | 第23-24页 |
2.1.4 易与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混淆的其他犯罪 | 第24-25页 |
2.1.4.1 虚拟货币传销犯罪 | 第24页 |
2.1.4.2 ICO违规行为 | 第24-25页 |
2.2 犯罪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2.3 犯罪的特征 | 第27-34页 |
2.3.1 以数字货币技术与高额返利为噱头诱骗投资者 | 第27-28页 |
2.3.2 入门费、拉人头与层级团队计酬 | 第28-29页 |
2.3.3 犯罪组织化、专业化、微传销化 | 第29-31页 |
2.3.4 传播速度极快、再生能力强 | 第31-32页 |
2.3.5 犯罪演变阶段性规律明显 | 第32-34页 |
3 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适用法律分析 | 第34-38页 |
3.1 关于传销的法律规制 | 第34-35页 |
3.2 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的罪名适用问题 | 第35-36页 |
3.3 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的其他法律认定问题 | 第36-38页 |
3.3.1 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认定问题 | 第36页 |
3.3.2 传销组织层级与人数的认定问题 | 第36-37页 |
3.3.3 “骗取财物”与“团队计酬”行为的认定问题 | 第37-38页 |
4 伪数字货币传销案件侦查困境分析 | 第38-43页 |
4.1 犯罪标的物虚拟化、犯罪非接触化使犯罪更加隐蔽 | 第38-39页 |
4.2 犯罪亚文化与被害人心理阻碍线索获取 | 第39页 |
4.3 资金流数字货币化增加资金查控难度 | 第39-40页 |
4.4 电子证据易损坏、难提取,跨地域取证难 | 第40-41页 |
4.5 犯罪跨地域导致案件管辖不明确、侦查协作难 | 第41-42页 |
4.6 犯罪查处被动导致涉案财物追回不力 | 第42-43页 |
5 伪数字货币传销案件的侦查对策 | 第43-62页 |
5.1 转变侦查思维,创新侦查模式 | 第43-44页 |
5.1.1 树立主动化、组成化、数字化的侦查思维 | 第43页 |
5.1.2 发挥预测型侦查模式的功能 | 第43-44页 |
5.2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伪数字货币传销风险研判平台 | 第44-50页 |
5.2.1 组建犯罪样本库,提取犯罪特征词库 | 第44-46页 |
5.2.2 依据犯罪特征词库构建风险预警模型 | 第46-47页 |
5.2.3 搜集、存储、处理涉数字货币网站、社交平台相关的数据 | 第47-49页 |
5.2.3.1 网络阵地控制中发现的有关数据 | 第47页 |
5.2.3.2 跨部门、跨领域收集的相关数据 | 第47页 |
5.2.3.3 使用区块链技术作为收集、存储、共享数据的底层技术 | 第47-49页 |
5.2.3.4 使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数据 | 第49页 |
5.2.4 围绕风险预警模型进行数据碰撞、深度挖掘 | 第49-50页 |
5.3 适时介入,迅速进行立案审查 | 第50-52页 |
5.3.1 审查管辖权,查清犯罪事实 | 第50-51页 |
5.3.2 以秘密调查为主,同步依法收集证据 | 第51-52页 |
5.4 把握立案侦查时机,及时抓捕犯罪嫌疑人 | 第52-55页 |
5.4.1 妥善选择立案时机 | 第52页 |
5.4.2 查清“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 | 第52-54页 |
5.4.3 及时出击,实现“打早打小” | 第54-55页 |
5.4.3.1 迅速组织抓捕,同步开展侦查协作 | 第54-55页 |
5.4.3.2 快速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 | 第55页 |
5.5 构建以电子证据为核心的证据链 | 第55-59页 |
5.5.1 全面收集电子证据 | 第55-58页 |
5.5.1.1 此案电子证据的种类 | 第55-56页 |
5.5.1.2 规范电子证据取证 | 第56-57页 |
5.5.1.3 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 | 第57-58页 |
5.5.2 选择讯问突破口,获取供述 | 第58-59页 |
5.5.3 从传销参与者处发现证据 | 第59页 |
5.6 开展境内外追逃,追回涉案财物 | 第59-62页 |
5.6.1 境内外的追逃办法 | 第59-60页 |
5.6.2 流向境外的涉案财物控制工作 | 第60页 |
5.6.3 加强涉案财物的协同处置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