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贵金属元素的介绍 | 第10页 |
1.2 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1 凝聚相金催化剂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气相金团簇的研究工作 | 第11-15页 |
1.2.2.1 什么是团簇 | 第11-13页 |
1.2.2.2 气相金团簇的研究工作进展 | 第13-15页 |
1.3 论文选题背景和工作介绍 | 第15-17页 |
1.3.1 选题背景 | 第15页 |
1.3.2 工作介绍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团簇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 | 第17-29页 |
2.1 团簇研究的实验方法 | 第17-25页 |
2.1.1 团簇的制备 | 第17-18页 |
2.1.2 团簇的探测与表征 | 第18-19页 |
2.1.3 研究团簇与小分子反应的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2.1.4 本论文实验装置 | 第21-23页 |
2.1.5 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2.2 团簇研究的理论方法 | 第25-29页 |
2.2.1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 第25-26页 |
2.2.2 团簇结构的计算方法 | 第26页 |
2.2.3 反应路径的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2.2.4 单分子反应速率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含双金的钒氧团簇阳离子Au_2VO_4~+促进H_2的连续促进H_2的连续氧化 | 第29-41页 |
3.1 前言 | 第29页 |
3.2 实验与理论方法 | 第29-31页 |
3.2.1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3.2.2 理论方法 | 第30-31页 |
3.3 实验与理论结果 | 第31-37页 |
3.3.1 实验结果 | 第31-33页 |
3.3.2 理论结果 | 第33-37页 |
3.3.2.1 Au_2VO_(2-4)~+的结构 | 第33页 |
3.3.2.2 Au_2VO_(3-4)~+与H_2的反应机理 | 第33-37页 |
3.4 讨论 | 第37-40页 |
3.4.1 活性氧物种在H_2氧化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3.4.2 催化机理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含双金的铝氧团簇阳离子Au_2Al_2O_3~+室温活化C-H键 | 第41-51页 |
4.1 前言 | 第41页 |
4.2 实验与理论方法 | 第41-42页 |
4.2.1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4.2.2 理论方法 | 第42页 |
4.3 结果 | 第42-47页 |
4.3.1 团簇的反应活性 | 第42-43页 |
4.3.2 结构 | 第43-44页 |
4.3.3 反应机理 | 第44-47页 |
4.4 讨论 | 第47-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