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网络利用型寻衅滋事罪的认定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二 网络利用型寻衅滋事罪概说 | 第19-25页 |
(一)网络利用型寻衅滋事罪的概念 | 第19页 |
(二)网络利用型寻衅滋事罪的立法沿革 | 第19-22页 |
(三)网络利用型寻衅滋事行为的特征 | 第22-25页 |
三 网络利用型寻衅滋事罪认定的现状及问题 | 第25-35页 |
(一)对公共场所的认定 | 第25-27页 |
(二)对公共秩序的认定 | 第27-29页 |
(三)对起哄闹事的认定 | 第29-31页 |
(四)对虚假信息的认定 | 第31-32页 |
(五)对主观动机的认定 | 第32-35页 |
四 网络利用型寻衅滋事行为法律规制的域外考察 | 第35-38页 |
(一)现状考察 | 第35-37页 |
(二)启示借鉴 | 第37-38页 |
五 正确认定网络利用型寻衅滋事罪的对策建议 | 第38-44页 |
(一)区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 | 第38-39页 |
(二)限缩网络秩序的范围 | 第39-40页 |
(三)采用客观主义立场认定起哄闹事的程度 | 第40页 |
(四)明确虚假信息的认定标准 | 第40-42页 |
(五)采用折中说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动机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