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城市河道退化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的水土保持效应及其稳定性评价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1 引言第7-16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7-9页
     ·研究背景第7-8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国内外河岸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9-14页
     ·河岸带定义、功能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第9-11页
     ·河岸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河岸生态系统的应用现状第13-14页
   ·河岸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河岸生态系统未来的研究趋势第15-16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6-19页
   ·地理位置第16-17页
   ·地质地貌第17页
   ·土壤第17页
   ·气候第17页
   ·桃花溪河道污染及其改造状况第17-18页
   ·桃花溪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概况第18-19页
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2页
   ·研究内容第19页
     ·退化河岸修复技术构成第19页
     ·生态护坡水土保持效应分析第19页
     ·不同模式下河岸的稳定性评价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示范区设置第19-20页
     ·岸坡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第20页
     ·土壤结构及抗蚀性指标的测定第20页
     ·土壤抗剪强度的测定第20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20-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4 退化河岸修复技术的分类与应用第22-32页
   ·河岸修复技术的主要类型第22-29页
     ·结构性传统护岸第22-23页
     ·非结构性生态护岸第23-27页
     ·结构性生态护岸第27-29页
   ·示范区退化河岸修复技术总体应用第29-32页
     ·技术应用原则第29-30页
     ·修复技术的应用第30-32页
5 退化河岸修复后水土保持效应分析第32-59页
   ·各修复技术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第32-40页
     ·土壤物理指标的变化第32-34页
     ·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第34-40页
   ·土壤结构及其抗蚀性研究第40-51页
     ·土壤结构特征第40-44页
     ·土壤抗蚀性分析第44-51页
   ·各修复技术样地抗剪强度研究第51-59页
     ·抗剪强度分析第51-53页
     ·影响抗剪强度的因素第53-59页
6 不同修复技术下生态河岸稳定性评价第59-69页
   ·退化河岸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第59-60页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第59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59-60页
   ·评价方法的选取第60页
   ·评价结果的计算与分析第60-69页
     ·稳定性指标的选取第60-61页
     ·生态河岸稳定性评价指标的提取第61-66页
     ·生态岸坡稳定性评价第66-69页
7 结论与讨论第69-72页
   ·结论第69-70页
   ·讨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个人简介第75-76页
导师简介第76-77页
成果目录清单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CE盐土改良技术中沙柱作用及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下一篇:外源添加物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