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第7-8页 |
一、课题缘起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概念 | 第8页 |
二、历史类专题博物馆类型研究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评述 | 第9-10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11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1-1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技术框架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长三角地区历史类专题博物馆发展概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发展背景 | 第12-13页 |
一、经济背景 | 第12页 |
二、政治背景 | 第12-13页 |
三、文化背景 | 第13页 |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历史类专题博物馆发展概况 | 第13-18页 |
一、分布与规模级别 | 第13-16页 |
二、相关设计单位 | 第16-17页 |
三、相关学术研讨 | 第17页 |
四、相关展览图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果 | 第18-47页 |
第一节 内容上强调叙事化特征 | 第18-26页 |
一、主题定位注重提炼地方文化特色 | 第18-21页 |
二、内容框架注重故事线的串联方式 | 第21-24页 |
三、富有地域特色的特殊文化概念作为单元说明 | 第24-25页 |
四、注重提问、引导等方式吸引观众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形式上强调展陈空间的艺术语境 | 第26-42页 |
一、注重展品的艺术化处理 | 第26-32页 |
二、注重传统造园手法的现代借鉴 | 第32-36页 |
三、注重串联式的场景设计再现地方文化 | 第36-39页 |
四、注重生动有效的细节设计再现地方文化 | 第39-42页 |
第三节 其他成果 | 第42-4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47-59页 |
第一节 辅助陈列的过度使用忽略陈列内容 | 第47-51页 |
一、陈列设计中文物主体地位的丧失 | 第47-48页 |
二、高科技手段的过度使用导致陈列形式的雷同 | 第48-49页 |
三、动态陈列过度使用破坏历史内容的严肃性 | 第49-50页 |
四、后期维护问题削弱陈列内容的完整性 | 第50-51页 |
第二节 陈列功能定位的缺失导致空间不合理化 | 第51-57页 |
一、陈列空间形态缺乏整体性 | 第51-53页 |
二、陈列空间结构缺乏延续性 | 第53-55页 |
三、共享空间缺乏内涵 | 第55-56页 |
四、单元说明体量、位置缺乏统一性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其他问题 | 第57-58页 |
一、藏品定位缺乏特色与个性 | 第57页 |
二、陈列密度过高 | 第57-5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国外优秀案例的思考与启示 | 第59-65页 |
第一节 案例分析 | 第59-62页 |
一、鹿特丹历史博物馆 | 第59-60页 |
二、迪拜城市博物馆 | 第60-62页 |
第二节 思考与启示 | 第62-64页 |
一、建立系统化的展品收藏与研究体系 | 第62-63页 |
二、明确辅助陈列的规划要求 | 第63页 |
三、建立正确的博物馆建设工作程序 | 第63-64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附录1 长三角地区博物馆发展趋势 | 第66-68页 |
附录2 长三角地区历史类专题博物馆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 | 第68-69页 |
附录3 长三角地区历史类专题博物馆光环境调查问卷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