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2 历史法学派的演变 | 第10-12页 |
3 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理论 | 第12-23页 |
·萨维尼 | 第12-19页 |
·萨维尼的法学思想 | 第12-17页 |
·萨维尼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 第17-19页 |
·潘德克顿法学 | 第19-23页 |
·潘德克顿概述 | 第19-20页 |
·潘德克顿法学的发展脉络 | 第20-21页 |
·潘德克顿法学对《德国民法典》制定的主要影响 | 第21-23页 |
4 历史法学派对中国民法典的启示 | 第23-34页 |
·中华民族对于民法典的期盼 | 第23页 |
·中国制定民法典时机是否成熟 | 第23-30页 |
·中国目前缺乏建构与支撑形式理性意义的民法典的立法资源、技术手段及人力 | 第24-27页 |
·中国目前的社会生活现状还没有产生制定民法典的动因 | 第27-29页 |
·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做法 | 第29-30页 |
·中国需要怎么样的一部民法典——以民法典体系为论说 | 第30-34页 |
·德国民法体系形成的历史分析对我国民法典体系选择的考量 | 第30-32页 |
·确立我国民法典体系时要注意的问题 | 第32-34页 |
5 我国民法典体系的构建 | 第34-38页 |
·如何构建我国民法典的体系 | 第34-36页 |
·总分结构——规范和制度的体系化 | 第34-35页 |
·采用总分结构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民法典体系的具体构建 | 第36-38页 |
·总则的具体构建 | 第36-37页 |
·分则的构建 | 第37-38页 |
6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