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研究 | 第9-12页 |
1.2.1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0页 |
1.2.2 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3 金属氧化物作为光催化材料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过渡金属氧化物-WO_3 | 第12-14页 |
1.3.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理论 | 第12-13页 |
1.3.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需要满足的条件 | 第13-14页 |
1.3.3 WO_3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金属氧化物——SnO_2 | 第14-16页 |
1.4.1 半导体光催化基本理论 | 第14-15页 |
1.4.2 SnO_2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WO_3/SnO_2复合材料 | 第16-17页 |
1.5.1 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优势 | 第16页 |
1.5.2 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 第16-17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17-18页 |
1.6.1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1.6.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WO_3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18-3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0页 |
2.2.1 实验用品及仪器 | 第18-19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19-20页 |
2.3 材料表征及分析方法 | 第2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0-34页 |
2.4.1 晶体结构和热重分析 | 第20-22页 |
2.4.2 物相分析 | 第22-23页 |
2.4.3 FT-IR分析 | 第23-24页 |
2.4.4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24-26页 |
2.4.5 形貌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6-28页 |
2.4.6 化学组成和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8-31页 |
2.4.7 XAFS表征 | 第31-33页 |
2.4.8 阻抗表征 | 第33-34页 |
2.5 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2.6 WO_3电极材料的原位XRD研究 | 第35-37页 |
2.7 结论 | 第37-38页 |
第3章 SnO_2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38-57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3.2.1 实验用品及仪器 | 第38-39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39-40页 |
3.3 材料表征及分析方法 | 第4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0-55页 |
3.4.1 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SnO_2量子点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2 热重、物相及红外分析 | 第42-44页 |
3.4.3 形貌分析 | 第44-45页 |
3.4.4 表面态和化学组成分析 | 第45-47页 |
3.4.5 Raman分析 | 第47-48页 |
3.4.6 XAFS分析 | 第48-50页 |
3.4.7 光催化活性和光学性质分分析 | 第50-53页 |
3.4.8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 | 第53-55页 |
3.5 结论 | 第55-57页 |
第4章 WO_3/Sn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与光催化性能的探讨 | 第57-64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4.2.1 实验用品及仪器 | 第57-58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58-59页 |
4.3 材料表征及分析方法 | 第5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4.4.1 物相分析 | 第59-60页 |
4.4.2 形貌分析 | 第60-61页 |
4.4.3 探讨WO_3/SnO_2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61-62页 |
4.4.4 探讨WO_3/SnO_2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 第62-63页 |
4.5 结论 | 第63-6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65页 |
5.3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