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示波法和高斯拟合的腕式电子血压计设计与验证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血压监测的意义 | 第11-14页 |
·血压监测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动机和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动机 | 第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血压判定方法研究 | 第20-31页 |
·柯氏音法 | 第20-21页 |
·人工柯氏音法 | 第21页 |
·电子柯氏音法 | 第21页 |
·柯氏音法的不足 | 第21页 |
·示波法 | 第21-25页 |
·幅度系数法 | 第23-24页 |
·波形特征法 | 第24页 |
·示波法判定血压的问题 | 第24-25页 |
·示波法改进方法 | 第25-30页 |
·变幅度系数法 | 第25页 |
·拐点法和幅度系数法相结合 | 第25-26页 |
·系数差分比值法 | 第26-27页 |
·多种方法相结合 | 第27-29页 |
·示波法改进方法的优缺点 | 第29-30页 |
·基于示波法和高斯拟合的血压判定方法的提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示波法和高斯拟合的血压判定方法 | 第31-39页 |
·高斯拟合原理 | 第31-32页 |
·基于示波法和高斯拟合的血压判定方法设计流程 | 第32-39页 |
·存储传感器采集的信号 | 第33-34页 |
·选取用于拟合振荡波包络线的峰值点 | 第34-36页 |
·选取拟合振动波包络线的曲线模型 | 第36-38页 |
·确定血压值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示波法和高斯拟合的腕式电子血压计设计 | 第39-57页 |
·硬件设计 | 第39-47页 |
·分支器设计 | 第40页 |
·气调节装置设计 | 第40-42页 |
·气泵、电磁阀和驱动电路 | 第42页 |
·压力传感器和信号调理电路 | 第42-44页 |
·变压器和直流稳压电路 | 第44-45页 |
·控制芯片 | 第45-46页 |
·光电耦合器和总线电路 | 第46-47页 |
·上位机 | 第47页 |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47-48页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48-57页 |
·用户基本信息管理 | 第50页 |
·测量控制 | 第50-51页 |
·显示血压相关信号 | 第51页 |
·血压测量相关数据的保存和再现 | 第51-52页 |
·测量档案管理 | 第52-53页 |
·血压相关信号的校正 | 第53-54页 |
·选择健康曲线时间段及绘制健康曲线 | 第54-55页 |
·血管状况分析 | 第55页 |
·用户报表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基于示波法和高斯拟合的腕式电子血压计验证 | 第57-65页 |
·验证方法 | 第57-58页 |
·实验对象 | 第57页 |
·实验条件 | 第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验证结果 | 第58-61页 |
·准确性验证结果 | 第58-59页 |
·重复性验证结果 | 第59-61页 |
·讨论 | 第61-64页 |
·验证结论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总结 | 第65-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