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套标准体系下产品设计技术标准选择模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技术标准国内外研究 | 第10-12页 |
1.2.2 质量屋国内外研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产品设计技术标准选择的标准屋模型框架 | 第17-23页 |
2.1 质量屋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质量功能展开 | 第17页 |
2.1.2 质量屋ASI展开模式 | 第17-19页 |
2.2 标准屋模型框架构建 | 第19-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风电产品需求规划阶段标准屋 | 第23-37页 |
3.1 A公司产品需求规划 | 第23-25页 |
3.2 需求规划阶段标准屋模型 | 第25-28页 |
3.2.1 需求规划阶段标准屋数学模型 | 第25-28页 |
3.2.2 需求规划阶段标准屋决策过程 | 第28页 |
3.3 顾客需求权重的确定 | 第28-32页 |
3.3.1 顾客需求信息处理 | 第28-30页 |
3.3.2 不同粒度的语义信息处理 | 第30-31页 |
3.3.3 确定顾客需求权重 | 第31-32页 |
3.4 顾客需求与产品性能关系矩阵的确定 | 第32-35页 |
3.4.1 三角模糊数 | 第32-34页 |
3.4.2 确定顾客需求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 第34-35页 |
3.5 顾客满意度最大化的规划模型 | 第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风电产品原型设计阶段标准屋 | 第37-47页 |
4.1 A公司产品结构设计过程 | 第37-38页 |
4.2 原型设计阶段标准屋模型 | 第38-41页 |
4.2.1 原型设计阶段标准屋数学模型 | 第38-41页 |
4.2.2 原型设计阶段标准屋决策过程 | 第41页 |
4.3 原型设计阶段各部分的确定 | 第41-44页 |
4.3.1 产品性能权重的确定 | 第41-42页 |
4.3.2 设计参数自相关矩阵的确定 | 第42-43页 |
4.3.3 产品性能与设计参数相关性矩阵的确定 | 第43-44页 |
4.4 产品性能效用最大化规划模型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5 风电产品详细设计阶段标准屋 | 第47-57页 |
5.1 A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现状 | 第47-49页 |
5.2 详细设计阶段标准屋模型 | 第49-52页 |
5.2.1 详细设计阶段标准屋数学模型 | 第49-52页 |
5.2.2 详细设计阶段标准屋决策过程 | 第52页 |
5.3 关键设计参数与标准的效用和成本矩阵 | 第52-55页 |
5.3.1 价值工程理论 | 第52-53页 |
5.3.2 效用矩阵的确定 | 第53-54页 |
5.3.3 成本矩阵的确定 | 第54-55页 |
5.4 详细设计阶段标准屋优化模型 | 第55-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案例分析 | 第57-77页 |
6.1 案例背景 | 第57-58页 |
6.2 机械产品设计选标的标准屋应用 | 第58-75页 |
6.2.1 需求规划阶段标准屋应用 | 第58-65页 |
6.2.2 原型设计阶段标准屋应用 | 第65-72页 |
6.2.3 详细设计阶段标准屋应用 | 第72-75页 |
6.2.4 结果分析 | 第7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 | 第87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7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