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钛副族(ⅣB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细粒级钛原料循环流态化工艺的模型实验及温度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沸腾氯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沸腾氯化技术文献综述第11-16页
        1.2.2 沸腾氯化工艺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页
    1.4 本章小结第17-18页
2 沸腾氯化原料的基础理化性质研究第18-26页
    2.1 基本流动参数第18-22页
        2.1.1 粒度分布第18-19页
        2.1.2 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第19-20页
        2.1.3 休止角和崩溃角第20-21页
        2.1.4 分散度第21页
        2.1.5 霍尔流动性第21-22页
    2.2 基本化学组成和矿相结构第22-24页
        2.2.1 基本化学成分第22页
        2.2.2 原料的矿相结构第22-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3 细粒级富钛料流态化冷态实验设计与优化第26-40页
    3.1 流化操作速度的确定第26-29页
        3.1.1 流化操作速度理论计算值第26-27页
        3.1.2 流化操作速度实验值第27-29页
    3.2 石油焦配比确定第29-32页
        3.2.1 配加石油焦平均粒径设计第29-30页
        3.2.2 配加石油焦流动性测试第30-32页
    3.3 炉型的设计与优化第32-38页
        3.3.1 设计思路第33页
        3.3.2 循环流化系统第33-35页
        3.3.3 切向二次风注入系统第35页
        3.3.4 切向进风式气体分布器第35-36页
        3.3.5 底部进料及出渣系统第36-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4 反应器内流动状态模拟第40-50页
    4.1 控制方程第40-42页
    4.2 初始及边界条件第42-43页
    4.3 求解第4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3-49页
        4.4.1 颗粒瞬时浓度分布第43-45页
        4.4.2 床层压降变化趋势分析第45-46页
        4.4.3 不同料柱高度对压降的影响第46-47页
        4.4.4 三维瞬时浓度分布及压降第47-48页
        4.4.5 切向进风效果分析第48-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5 细粒级富钛料扬析率控制实验第50-68页
    5.1 切向二次风对扬析率影响第50-56页
        5.1.1 实验装置第50页
        5.1.2 实验原理第50-52页
        5.1.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2-56页
    5.2 循环流态化冷态扬析率控制实验第56-63页
        5.2.1 实验装置第56-57页
        5.2.2 实验原理第57-58页
        5.2.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8-63页
    5.3 循环流态化热态扬析控制实验第63-66页
        5.3.1 实验装置第63-64页
        5.3.2 实验原理第64页
        5.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4-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6 结论第68-70页
致谢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附录第78-79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78页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第78页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泥颗粒形貌及粒径分布对水化反应过程的影响
下一篇:官能化石墨烯/SPPEK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