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和四川盆地强对流降水的数值模拟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青藏高原对流活动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高原对流活动及降水的数值模拟 | 第12-14页 |
1.2.3 高原对流活动东移的影响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模式及资料介绍 | 第16-22页 |
2.1 数值模式 | 第16-19页 |
2.1.1 数值模式介绍 | 第16页 |
2.1.2 云微物理方案介绍 | 第16-19页 |
2.2 资料介绍 | 第19-20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高原东部一次强对流降水数值模拟 | 第22-42页 |
3.1 个例介绍及天气过程分析 | 第22-25页 |
3.1.1 天气过程和灾情状况 | 第22-23页 |
3.1.2 环流形势 | 第23-24页 |
3.1.3 卫星云图特征 | 第24-25页 |
3.2 资料选取与模拟方案设计 | 第25-27页 |
3.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27-40页 |
3.3.1 降水模拟分析 | 第27-28页 |
3.3.2 云顶温度模拟 | 第28-29页 |
3.3.3 物理量场特征模拟 | 第29-31页 |
3.3.4 微物理结构 | 第31-35页 |
3.3.5 微物理转化特征 | 第35-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2015年四川盆地一次强对流降水数值模拟 | 第42-62页 |
4.1 个例介绍及天气过程分析 | 第42-44页 |
4.1.1 天气过程和灾情状况 | 第42页 |
4.1.2 环流形势 | 第42-43页 |
4.1.3 高原对流云团东移特征 | 第43-44页 |
4.2 资料选取与模拟方案设计 | 第44-45页 |
4.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5-60页 |
4.3.1 降水模拟 | 第45-46页 |
4.3.2 高原对流云团东移特征 | 第46-47页 |
4.3.3 高原涡东移特征 | 第47-50页 |
4.3.4 高原涡影响下的对流云微物理结构演变 | 第50-55页 |
4.3.5 对流云合并过程的微物理结构演变 | 第55-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2016年四川盆地一次强对流降水数值模拟 | 第62-78页 |
5.1 个例介绍及天气过程分析 | 第62-64页 |
5.1.1 天气过程和灾情状况 | 第62页 |
5.1.2 环流形势 | 第62-63页 |
5.1.3 高原对流云团东移特征 | 第63-64页 |
5.2 资料选取与模拟方案设计 | 第64-65页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5-75页 |
5.3.1 降水模拟 | 第65-66页 |
5.3.2 高原对流云团东移特征 | 第66-67页 |
5.3.3 高原涡东移特征 | 第67-70页 |
5.3.4 高原涡影响下的对流云微物理结构演变 | 第70-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2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本文特色 | 第79-80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个人简介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