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3 大型油罐温度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9-12页 |
1.4 油罐测温方案的对比分析 | 第12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基于拉曼散射的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原理概述 | 第14-19页 |
2.1 拉曼散射理论 | 第14-15页 |
2.1.1 拉曼散射的经典电磁理论 | 第14页 |
2.1.2 拉曼散射的量子理论 | 第14-15页 |
2.2 拉曼散射测温原理 | 第15-17页 |
2.3 拉曼光时域反射定位原理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基于拉曼散射全分布式光纤油罐测温系统实现 | 第19-37页 |
3.1 系统结构 | 第19-21页 |
3.2 系统光功率的定量估算 | 第21-22页 |
3.3 系统器件选型 | 第22-27页 |
3.4 传感光纤的封装方案设计 | 第27-30页 |
3.5 油罐测温光纤布设方案设计 | 第30-31页 |
3.6 测温系统解调方法研究 | 第31-33页 |
3.6.1 双通道Anti-Stokes与Rayleign背向散射比的解调方法 | 第31页 |
3.6.2 双通道Anti-Stokes与Stokes背向散射比的解调方法 | 第31页 |
3.6.3 单通道Anti-Stokes背向散射解调方法 | 第31-32页 |
3.6.4 背向散射解调方法比较与确定 | 第32-33页 |
3.7 定标方法研究 | 第33-36页 |
3.7.1 定标区的位置选择 | 第33-34页 |
3.7.2 定标参考温度选择 | 第34-35页 |
3.7.3 两种光不等衰减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 第35页 |
3.7.4 定标区光纤的缠绕 | 第35-3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 第37-49页 |
4.1 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4.2 数据采集系统实现 | 第38-39页 |
4.2.1 选型后的数据采集卡 | 第38-39页 |
4.2.2 数据采集方式的对比与选型 | 第39页 |
4.3 数据处理系统实现 | 第39-48页 |
4.3.1 系统噪声分析与去噪方案确定 | 第39-40页 |
4.3.2 线性累加平均去噪 | 第40-43页 |
4.3.3 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去噪 | 第43-44页 |
4.3.4 小波变换去噪方法对比与选型 | 第44-45页 |
4.3.5 小波变换阈值去噪 | 第45-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全分布式测温系统的稳定性与测温精度分析 | 第49-53页 |
5.1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49-50页 |
5.1.1 各模块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页 |
5.1.2 稳定性的提高方法 | 第49-50页 |
5.2 系统测温精度理论分析 | 第50-52页 |
5.2.1 系统定标精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5.2.2 测温主机内电类器件误差的影响 | 第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测温系统实验 | 第53-59页 |
6.1 定标实验 | 第54-56页 |
6.2 测温实验 | 第56-57页 |
6.3 空间分辨率实验 | 第57-5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