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论文选题理由 | 第11页 |
1.1.2 论文选题意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3 国内外研究分析 | 第21-22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1.3.1 大数据 | 第22-23页 |
1.3.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第23-24页 |
1.3.3 隐私 | 第24-2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手段 | 第25-27页 |
1.4.1 文献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4.2 理论构建法 | 第25-26页 |
1.4.3 问卷调查法 | 第26-2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7-43页 |
2.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第27-30页 |
2.1.1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 | 第27-28页 |
2.1.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方式 | 第28-30页 |
2.2 大数据时代隐私的内涵和价值 | 第30-35页 |
2.2.1 隐私内涵 | 第30-32页 |
2.2.2 大学生隐私的价值 | 第32-35页 |
2.3 社会控制 | 第35-43页 |
2.3.1 社会控制概述 | 第35-38页 |
2.3.2 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控制 | 第38-40页 |
2.3.3 隐私与社会控制的关系 | 第40-43页 |
第3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 第43-47页 |
3.1 问卷设计目的和过程 | 第43-44页 |
3.1.1 问卷设计目的 | 第43页 |
3.1.2 问卷设计过程 | 第43-44页 |
3.2 问卷内容 | 第44页 |
3.3 问卷发放与分析方法 | 第44页 |
3.4 样本概况 | 第44-47页 |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隐私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47-61页 |
4.1 大学生个人信息管理中的隐私问题 | 第47-53页 |
4.1.1 大学生对个人档案信息的收集失去控制能力 | 第48-51页 |
4.1.2 学生档案数据库中的隐私泄露 | 第51-53页 |
4.2 大学生个人活动中的隐私问题 | 第53-57页 |
4.2.1 大学生正常的校园活动受到监控 | 第53-55页 |
4.2.2 大学生的个人活动可能受到干涉 | 第55-57页 |
4.3 大学生个人空间中的隐私问题 | 第57-61页 |
4.3.1 大学生个人网络空间受到监测 | 第57-59页 |
4.3.2 大学生电脑硬盘受到入侵 | 第59-61页 |
第5章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隐私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61-68页 |
5.1 隐私的个人控制与保护的失效 | 第61-63页 |
5.1.1 受个人技术能力限制 | 第61-62页 |
5.1.2 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薄弱 | 第62-63页 |
5.2 隐私保护技术手段与方法的失效 | 第63-65页 |
5.2.1 隐私技术控制手段失效 | 第63-64页 |
5.2.2 隐私控制方法失效 | 第64-65页 |
5.3 隐私控制的法律与制度不完善 | 第65-68页 |
5.3.1 隐私保护的法律不明确 | 第65-67页 |
5.3.2 高校隐私保护制度的不完善 | 第67-68页 |
第6章 解决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隐私保护问题对策 | 第68-81页 |
6.1 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和能力 | 第68-70页 |
6.1.1 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 第68-69页 |
6.1.2 加强媒体运用能力 | 第69-70页 |
6.2 高校保护 | 第70-75页 |
6.2.1 教育者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 第70-71页 |
6.2.2 教育过程中的隐私分级保护 | 第71-73页 |
6.2.3 高校自律 | 第73-75页 |
6.3 法律保护 | 第75-78页 |
6.3.1 法律完善 | 第75-76页 |
6.3.2 制度细化 | 第76-78页 |
6.4 技术保护 | 第78-81页 |
6.4.1 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提升 | 第78-79页 |
6.4.2 技术优化 | 第79-81页 |
总结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1: 问卷调查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1页 |